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原创]“凡有利于己,皆可为之”,略谈曹操     发新帖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以统一北部中原的不朽功勋、人才选拔不拘一格的唯才是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巧变权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学上,作为同时期的人,恐怕难有望其项背的了。千百年来,曹操一直都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三国人物;曹操的一生,更是人们永远都无法探究完全的一种既复杂又特殊的现象。因此可以说,他是个极具魅力的人。熟悉的名著,以正统为论调的《三国演义》,尽管为人们无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白脸奸雄,但似乎今天的人们对曹操的喜爱却与日俱增。是的,历史验证了他那奇特的人格魅力,永恒的驱使着人们对曹操的津津乐道而乐此不疲。  

在当代,多数人谈到曹操,认为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或者有“正反曹操”之说。然而,曹操的性格复杂多样,如果我们要用几个简练的句子来对他进行性格定位,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即便是个普通人,我们要完全捉摸透他的心理,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要不人人都可以当心理学家了.不过,如果我们要对曹操的性格进行总体定位,最多也只能莫过如此了。但有一点可以发觉,曹操在他所做的每件事情里,都会去遵循他的一个潜在的基本准则,或者可以这么说,不管什么事情他将如何处理,也不管他处理方式在客观上是对是错,这一切的一切至少在他看来,或许那些在我们看来无法接受的做法,却是对他的事业肯定有利的。(当然,玩女人等等什么的那是他私人癖好,没什么参考价值)。不过话说回来,人都会有感性的一面,倘不说人,即便动物也是如此。因此如果说曹操在坚持这种“凡有利于己,皆可为之”(“己”:简指本集团)的原则下,完全没有掺杂过一些感情因素,这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不过曹操终究是曹操,“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是他的人生信条。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观“世事淡薄如浮云”的出世者,那么我们可以自命清高的去看待曹操以及那些所有“在世当有为”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人,只不过是一些忙于世俗名利而导致迷失本性的人。不过我们千万不要高看自己,认为我们真是些能看破世事的高人,仿佛一切还会那么的自鸣得意;曹操其实比谁都清楚。一生都在逐鹿中原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或许自始至终的在与自己那种潜在的、淳朴至善的心性进行着不断的斗争,或许我们根本不会知道、也不可能去体会,这里面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激烈的矛盾。说到此,让我想起了前些年看到过的一部清廷大戏《康熙王朝》,剧末有这么一段康熙的台词:做一个一国之君实在是太难了。故事的原委可大体的说明一下,孝庄皇太后博尔齐济特氏特别钟爱太子胤礽,更对他寄予厚望,弥留之时给“容贵妃”留下遗旨,一定要保全胤礽的储君地位。当然这中间还是有着一定的政治原委,什么“阿哥争储,天下大乱”就不再一一叙说了。胤礽,很多朋友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立两废的皇储。的确不成器,康熙要废太子了,这个“容贵妃”却拿着老祖宗(孝庄)的遗旨挡在前面,在这个紧要关头康熙能买谁的帐吗?这不弄得自己倒顶个“矫旨欺君”的罪名连同太子一起给废了,落得个刷马桶的下场?直至垂暮之年,康熙皇帝才把这段心底的痛聊以自白。康熙,用他的一生成就了大清的不可一世,却在行将就木之时痛感自己为君的难处,即使是皇帝,很多的事情往往都不能从其心性,或许有人会对康熙不理解,甚至包括他的亲人子女。曹操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下来,《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在一次曹操征讨袁术之时,曹操兵多粮少,眼看这仓库就要见底了,于是曹操叫来了粮官王垕密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小斛以足之,权且救一时之急”这是曹操的“安排”,这显然是在自欺欺人的弄虚作假。后来这些士兵自然怨愤起来了,怎么办?曹操又秘密的把王垕叫到大帐里…… 之后的事情,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杀粮官之举,《曹瞒传》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情,并且还痛骂阿瞒的“酷虐变诈”。其实曹操的这种奸诈,如果说要归纳到他的智慧(事实也本是如此,杀一人而拯救一军,的确是大智慧),还不如说曹操压根就从心底里不愿意有这类“智慧”的发生。电视剧将这段演绎得很精彩,它把曹操内心的愧疚和不得已刻画得淋漓尽致,牺牲品王垕更是如此。“弃车保帅”,当棋局陷于危难局面,果断舍弃一颗或几颗棋子,或许便可化腐朽而为神奇(当然,王垕似乎还不够“车”的格)。
333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11:59:17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