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原创]北伐春秋(三国篇)     发新帖 
    到了白围,陆逊以打猎为由在此安扎了部队,但却暗中派周俊、张梁等人袭击了魏国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等。石阳当时市场兴旺,吴国的部队突然杀到,人们都吓得赶紧丢下财物逃进城里,但逃进城里的人太多了,城门被人流堵塞得关不住,守城的人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后边未进城的百姓强行将门关上。在这场交战中,吴军俘获了魏军士兵1000多人,陆逊对他们都给予了保护并加以安抚,并允许他们回去自己家人身边,使其“感恩戴德”。
    对于江夏,陆逊还没有闹够。江夏太守逮式与文休(文聘之子)不和,陆逊得知后就给逮式写了封“回复信”(逮式并没有写信给陆逊过),信上边说到:“你跟文和结有仇怨势不两立,听说你答应要来归附我们吴国了,请定好日期吧,要慎重行事,我派人来迎接你。”陆逊写完后把信丢在路上,伪装成是丢失的样子,结果被逮式的士兵拿到,这下子对逮式来说可是个大事件了,士兵们见自己的上司是个“背信弃义、有负朝廷”的人,于是不再亲附他。逮式为了保住官位,赶紧将家人送到洛阳去作人质,但朝廷还是放心不下,他最终还是遭到了罢官免职,陆逊这招玩得可谓阴险。
    关于陆逊还要说明一点,那就是陆逊后来的命运。孙权的一生是明智的,但晚年却变得犯忌君臣,不少臣子受到迫害过,陆逊就是其中之一,对于陆逊的死,史书上写得很文雅:忧愤而死(说白了就是“气死”)。他的死孙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管这个责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孙权死后,吴国进入混乱,继承者中再也找不到和他一样才干的君主了。孙权19岁就能击败内贼的叛乱登上王位,但孙亮却无法,导致成这样孙权也要负责任。吴国下一次出击,已经是再后来的事情,即陆抗与晋军的作战,但那时孙皓专权,已经晚了。(陆逊的北伐发生在234~236年)

    再说说姜维的北伐,姜维可是九伐中原的,其次数之多甚于任何人,历时长达25年。同样是北伐,人们却对诸葛亮的姜维两人的北伐有着不同的评价。这一来的确是姜维有着给蜀国雪上加霜的成份在内,但另一个方面,人们评论事物也带有双重标准的嫌疑。
    演义姜维成为了诸葛亮的弟子,正史这并没有记载,只说了姜维是依照当年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来进行的。不过诸葛亮死后,整个蜀国中能对魏国用兵的,确实只有姜维了,蜀国已达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紧张状态。
    姜维九伐中原中,其主要对手为邓艾,两个人都是智勇双全的将领,彼此之间交手很多次,且互有胜负。实际上,对于姜维的北伐,罗老的描写是相对较为真实的,姜维在九次北伐中,与郭淮、夏侯霸、陈泰、邓艾等人在甘肃地区的沓中、南安、天水、上圭、狄道、临洮、襄武一带不断地周旋,而当蜀国有难时,他又不断退守当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拿下的阴平、武都,还有平阙、乐城、汉城(此汉城并现在韩国那个汉城)等地带以卫汉中,可谓奔波不断!
    姜维北伐中原后,魏国大军反击,展开灭蜀行动,此时姜维在舍阳平要塞和汉中两处地方进退两难,而魏国又三军南下。和李秀成想做太平天国的独木一样,姜维也做了独木想要支撑起蜀国这个即将倒塌的大厦,但什么都晚了,姜维最终还是改变不了蜀国灭亡的命运。
    姜维北伐的千秋功罪:姜维9次北伐,其利是牵制了魏国,使魏国不敢对蜀国掉以轻心,一时间不会对蜀国大军征伐。而北伐中所取得的成效是相当消极的,一来朝廷给予姜维的兵力和军饷皆有限,二来姜维独木难撑蜀国的所有城池,使得姜维每次有所战果后都不敢久守城池。姜维的北伐也是消耗极大的,北伐时间之长给予蜀国很大的压力,姜维九伐中原后,魏国立即挥军灭蜀。但是蜀国的败亡责任并不能全部一律地推到姜维一个人身上。首先朝廷后期腐败,这个腐败当然不是像演义中的那样,仅仅指刘禅一个人;其次蜀中人才极其缺泛,姜维再大的能力也无法独挡全面。即使姜维不北伐,蜀国最后的综合国力是否真的就能在众臣们的治理下赶超魏国,这也是很难说的。(姜维的北伐发生在238~263年)

    陆抗的北伐是10年后的事儿。280年,晋灭吴后,全国形成了统一,但在这群不合格的开国君臣的领导下,全国很快又陷入了纷乱之中。西晋灭亡后,东晋政权南移定都建康(南京),南北大分裂进一步促成。
    在东晋时期还有祖逖的北伐,此次北伐是为了收复晋国失去的领土,但当时晋廷政权刚刚转移到江南,根基未稳,司马睿没法给祖逖多大的援助,因此这场北伐也以失败告终。在东晋时期当然还不止这一次北伐而已(如醒愠、刘裕等),东晋之后的王朝更是还有很多次北伐,南北之间的重点放在了合肥上边,“淝水之战”相信大家不莫生吧?还有钟离之战后裴邃的北伐,可惜君主昏庸,丧失了进一步夺取战果的机会,还有就是前边说过的南梁陈庆之7000人挥军连胜47战攻克32城的北伐,还有其他的北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留待下一篇《北伐春秋:魏晋南北朝部分(二):两晋十六国篇》。

    古代人把南北问题看得那么重,是因为古代中国大多时期处于内战状态。如今中国已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当然不用也不应该再去计较南北谁优谁劣了,而应该放眼看世界,否则只会把自己的视线停留在一个小地区而已。
333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8:53:09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