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斗胆尽储亡国恨,九泉应诉武乡侯--论姜维     发新帖 
但姜维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他为光复汉室所作的一切努力。诸葛亮一死,国内形势不仅直线下降,而且还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匮乏局面,后主刘禅又是个豚犬庸才,只知道和宦官黄皓吃喝玩乐,蜀国岌岌可危,千斤重担便压只在姜维一人身上。为保蜀国社稷,完成武侯遗愿,他前后多次出师北伐,无不身先士卒。孔明可以不出营帐运筹帷幄,而他不仅要肩负孔明之职,还要亲自披甲上阵,与敌人短兵相接,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然而,他的一番苦心不但没有得到蜀人的支持,反却遭到了冤屈和误解。朝中大臣对他颇有意见,费祎不拨给他足够的兵力,导致他无法正常作战;朝外将领也不及时发兵接应,胡济等人贻误战机导致牛头山兵败;甚至蜀国百姓也对他怨声载道,认为连年的征战劳民伤财。 
 对于这些责备和微词,姜维怎会不知?但他更知顾全大局之理,所以一直忍辱负重。然而,责备和微词越来越多,人的忍耐却毕竟有限,矛盾有一天终于激化,具体表现在“仇国论”事件上。史载,景耀元年,淮南诸葛涎起兵征讨司马昭,东吴孙璘也前来相助,有着敏锐军事嗅觉的姜维立刻觉察到这个绝妙良机,于是上书请求兴兵伐魏。而中散大夫谯周听说后却忧心忡忡地叹着气作了一篇《仇国论》,寄予姜维,论述他连年兴兵的危害。待看到文章中“极武黩征”的字眼时,这个已然为蜀国操碎心的大将军再也按捺不住怒气,摔书大骂此乃“腐儒之作”。 
 谯周对蜀国耿耿忠心,姜维的做法确实有过分之处,但只要分析一下当时的国外国内形势,也就很容易理解姜维被批评是穷兵黩武的心情。千百年来,被批评为“穷兵黩武”的帝王将相不少,但这个贬义词也不是随便就可以用的。何谓“穷兵黩武”?汉武帝“连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是谓穷兵黩武,唐玄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是谓穷兵黩武。拿最典型的汉武帝来说。据司马迁《平准书》所记载,汉武帝一边派卫青、霍去病出关打击匈奴直至祁连山北,连年征战,白骨蔽原,一边派严助、朱买臣向南越和闽越进军,为筹集修筑道路的巨资加重百姓赋税,又派唐蒙、司马相如向西南开拓巴蜀,还从彭吴开道,进入秽貊、朝鲜,牵连燕齐……一系列南征北战不仅使得大汉国库消耗殆尽,民不聊生,当年好端端的“文景之治”从此不复存在,而且许多少数民族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而有了《古从军行》中“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悲叹。因此后人在评价汉武功过时,才会不约而同地用“穷兵黩武”一词。 
 姜维是穷兵黩武吗?绝对不是。只要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稍作分析,就可知道他的连年征战完全是大势所趋,迫不得已。不妨先从诸葛亮谈起。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担当丞相一职,决定率军北伐中原,从此开始了北上伐魏的艰苦历程,鞠躬尽瘁直至五丈原身死。后世许多人评价诸葛亮时,都把这一举动说成是他的失足--六出祁山既然屡战屡败,为何还要一次次重蹈覆辙?但有又谁想过,“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诸葛亮是何等聪明,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他为什么两番上表六出祁山,并不惜付出惨重的代价还要坚持连年兴兵?正是因为蜀国当时的情形像他在《前出师表》所言:“益州罢敝,此诚危及存亡之秋也”,刘备身死,曾经叱咤风云的五虎战将也相继去世,北有曹魏觊觎天下,南有孙吴虎踞江东,所以蜀国北伐中原的战争变得必要和紧迫。作为一个并不强盛的国家,只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才能在乱世的对抗中增加获胜的筹码。诸葛亮正是清楚这个道理,因而选择了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这不仅不是他的失足,恰恰是非常明智的举动,虽然种种原因导致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但却不能由此否定他战略的正确性。 
 诸葛亮统帅的时代况且如此,那么到了姜维统帅的时代,三国的局势更是愈演愈烈,已然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白热化程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蜀国不主动伐魏,那就相当于在坐等魏国伐己,何况蜀国内忧外患气数将尽,魏国兵强马壮虎视眈眈,坐等魏国伐己相当于坐等亡国灭种的结局,只有像先秦时代的燕赵那样孤注一掷,才会争取到一丝希望。对于这一点,承袭了诸葛亮战术思想的姜维自然很清楚,所以他继续实行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战略,希望以“征”的力量,去挽救蜀国的弱势,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己方手中--这是乱世中蜀国最好的也是惟一的出路,也是诸葛亮和姜维用智慧甚至生命筑就的道路。
333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9:44:22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