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三国志》选读之〈鲁肃传〉     发新帖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过世,卒年四十六岁。孙权为鲁肃筹办丧事,鲁肃下葬时又亲临其穴。诸葛亮亦素服发哀表示对鲁肃之死的哀恸之情。孙权称帝时,在登坛前回过头来对诸位公卿大夫道:「过去鲁子敬曾预言会有称帝的一天,真可谓见识超卓呀!」

  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皇三年卒。子睦袭爵,领兵马。

  鲁肃遗腹子鲁淑年长後,濡须督张承便认为鲁淑总有一天必会飞黄腾达(「到至」即至到,乃魏晋时语,即飞黄腾达之意。可参吴金华《三国志校诂》)。孙休永安年间担任昭武将军都亭侯领武昌督的大官。孙晧建衡年间假节,转任夏口督。治军严整,甚有才干,凤凰三年卒。其子鲁睦继承爵位并统领兵马。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後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後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辨,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鲁肃与吕蒙三人道:「公瑾雄壮勇烈胆略倍人,其破走曹孟德开拓荆州的功业教後人难以企及,不过先生您可与之媲美。过去公瑾邀请子敬前往江东并向我推荐子敬的才干,我在宴席上与之对语,子敬当下便陈述帝王之业,此一大快事。後来曹孟德凭藉刘琮投降一举囊括荆州的气势号称率领数十万大众水陆俱下侵略江东,我遍询诸将寻求对策,没有一人敢先站出来提出转危为安的主张(「适」音的四声,为主之义。《论语‧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为比。」朱子注:「适,专主也。」《汉书‧李广利传》:「莫适先击。」颜师古注:「适,主也。无有主意先击者也。」「无适先对」即为没有一人先提出意见之义),至於张子布、秦文表都认为应该派遣使者修书投降,而子敬当即反驳以为不可,劝我赶紧找来公瑾并任命他统领部队予以曹军迎头痛击,此又为一大快事。而子敬制定计策,远比苏秦、张仪高明太多了,後来虽劝我借地予刘玄德是子敬一大短处,但并不足以减损其馀两件长处呀!周公不求备於一人(见《论语‧微子》),因此我忘其短而贵其长,每每将子敬比拟光武帝的功臣邓禹(《通鉴》胡注:「邓禹建策以开光武中兴之业,而其後不能定赤眉,故以肃比之。」)。子明(吕蒙)年少时我仅只认为他是个不畏艰难果敢有胆的家伙罢了,等到他年岁渐长学问增益之後,筹画方略屡出奇计,可以说仅次於公瑾而已,只有言谈议论与神情气度尚有不及罢了。子明图谋关羽,这是他较子敬优秀之处。子敬曾回信与我道:『大凡帝王之兴,必有一些表面看来不利实际上却大有帮助的事物(「驱除」指驱除祸患。《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指秦朝禁止百姓挟带兵器等种种禁令对於後来抗秦起义者适足以成为一种一呼百应的助力。鲁肃所言意谓关羽对江东看来是个威胁,但以全局来看安抚关羽对於联蜀抗曹的事业不可或缺。孙权显然没搞懂鲁肃的意思),因此我们无须忌惮关羽。』这是子敬对关羽没辄故意说的大话,我也原谅他而不忍苛责(「苟责」当作苛责,见《校诂》)。但子敬率军安屯扎营整齐有法,法令确实执行,军中无废职之罪且营内路不拾遗。子敬带军也算颇有一套呀!」

  孙权真是小鼻子小眼睛,嘴巴说「忘其短而贵其长」,其实一点儿也没忘,老是在批评鲁肃不该借地又对付不了关羽,这种外宽内忌的样子看了真教人难过。陈寿在〈张昭传〉末批评孙权器量不及乃兄,批评得真好。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埽羣桀,新汤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周瑜、鲁肃、吕蒙分别代表士族、豪强与庶人三种阶级,将此三人合传,最末又附上孙权的评语,正可见陈寿清楚地把捉到孙吴之所以能以一隅之地立国屡抗耀武之师终成鼎足之形最重要的原因——明於用人!蜀汉之义正,曹魏之势强,孙权论道义武功不如乃父,论雄才气度不如乃兄,但终能称王称帝成就大业,靠得是孙权对於有才之士不问出身俱委以方任而用之不疑之故。孙权对周瑜不无猜忌之心,对鲁肃则多有不满之情,而吕蒙出身又不甚佳,但孙权一以重任委之,但垂拱而已。孙权真可谓明於帝王之道、出於曹刘远矣。
admin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9:35:25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