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三国演义》研究论争述评     发新帖 
  (4)《三国演义》的性格艺术.八十年代代表性的论文有剑锋(霍雨佳)的《塑造典型美的辩证法》(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4期;亦收入《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杜景华的《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强化的特点》(载《三国演义学刊》第1辑),宋常立的《〈三国演义〉人物心理表现特征及其构成原因》(载《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艾斐的《论〈三国演义〉在典型塑造上的开拓与局限》(载《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等.九十年代代表性的论述有黄钧的《论〈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1期),关四平的《论〈三国演义〉的"多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载《求是学刊》1991年第4期),郑铁生的《三国演义艺术欣赏》第五章等.
  (5)《三国演义》的结构艺术.八十年代代表性的论文有冒炘,叶胥的《〈三国演义〉的结构艺术》(载《柳泉》1982年第3期),吴小林的《试论〈三国志演义〉的艺术特色》,夏炜的《略论〈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特色》(载《中州学刊》1984年第4期,亦收入《三国演义论文集》)等.九十年代代表性的论述有霍雨佳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郑铁生的《三国演义艺术欣赏》第四章等.

  (六)关于毛宗岗父子和毛评《三国》

  二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突破.主要有:
  1.关于毛氏父子的生平.黄霖的《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载《三国演义研究集》),陈翔华的《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分别考察了毛纶,毛宗岗父子的生平.特别是陈翔华,考证出毛宗岗生年当在崇祯五年(1632),卒年当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春后或次年(1710)之后.
  2.关于毛氏父子评改《三国演义》的得失.八十年代大致有三种意见:(1)认为改得成功.如剑锋(霍雨佳)的《评毛纶,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载《海南师专学报》1981年第2期).(2)认为改得不好.如傅隆基的《毛本〈三国演义〉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比较研究》(载《华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宁希元的《毛本〈三国演义〉指谬》(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3)认为功过相兼,得失参半.如刘敬圻的《〈三国演义〉嘉靖本和毛本校读札记》(载《求是学刊》1981年第1—2期),陈周昌的《毛宗岗评改〈三国演义〉的得失》(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4期,亦收入《中国古典小说新论集》).九十年代,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毛氏父子评改《三国演义》,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代表性的论文是沈伯俊的《论毛本〈三国演义〉》(载《海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亦见沈伯俊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前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霍雨佳在其专著《〈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中,则进一步对毛评作了全面的肯定.
   3.关于毛宗岗的小说理论.
  (1)毛宗岗小说理论的特点和成就.八十年代的主要观点,可参见拙作《近五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三国演义〉研究综述》(载《明清小说研究年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九十年代的研究,仍可参见沈伯俊的《论毛本〈三国演义〉》一文和霍雨佳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
(2)毛宗岗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八十年代这方面成果甚多,可参看拙作《近五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三国演义〉研究综述》(载《明清小说研究年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三国演义学刊》第2辑.九十年代的研究,仍可参见沈伯俊的《论毛本〈三国演义〉》一文和霍雨佳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

   除了上述几个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如署名罗贯中的另外几部作品(《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的真伪,《三国》人物是否"类型化典型"等,也有值得重视的争论.限于篇幅,姑且从略.
  总的说来,新时期有关《三国演义》的论争,涉及到《三国》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发展.不过,各个问题论争的深度不一,取得共识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开创研究的新局面,可参看拙作《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4期).

   作者:沈伯俊
test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7:42:12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