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武将群中独一人——关羽人神辨析     发新帖 
陈寔“德冠当时”。陈登曾说:“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父子”[20]。郑康成“经传洽熟,称为纯儒”[21]。他整理儒家著作,“括囊大典, 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22]郑康成在诫子书中反复强调:“勗求君子之道”,“以近有德”;“显誉成干僚友,德行立于已志”[23]。孔融深敬康成,称其为“仁德之正号”。[24]通过卢、陈、郑三大名儒的教诲,使得儒家思想仁爱、忠义、德行情操等,对刘备一生影响颇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荆州,刘备南撤,操急追。荆州人众投刘备者10余万,辎重拖累,日行十余里,或劝曰:宜避开人众,“速行保江陵”。刘备说:“夫济大事,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25]习凿齿评论说:“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刘表)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见其所以得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头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事,不亦宜乎”![26]蜀汉章武三年(222年)四月,刘备病笃,遗诏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又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27]。这个遗诏古往今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而为之掩卷叹息。刘备以帝王之至尊,临终弥留之际,对继位者,对亲人,对大臣,对国家,一字不沾权势利欲,而是谆谆教诫其崇善、弃恶、尚贤、明德,而且自谦自责,而心神如此坦然安祥,若非有儒家正面文化素质的最高修养,是绝对作不到的。刘备临终遗诏所反映的崇高思想境界,在我国一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众多章王中,只有他一人。所以陈寿高度评价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刘邦)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诫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28]

--------------------------------------------------------------------------------

[1] 参考《三国志·魏书》卷7《吕布传》附《陈登传》。《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2] 《三国志·魏书》卷1《武帝纪》。 

[3]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4]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5] 《三国志·吴书》卷9《周瑜、鲁肃传》。 

[6] 《华阳国志》卷6《刘先主传》。《三国志·魏书》卷22《陈矫传》。 

[7]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8]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9]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10]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11]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12] 《华阳国志》卷6《刘先主传》。《三国志·魏书》卷22《陈矫传》。 

[13]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注引《魏书》。 

[14]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15] 《后汉书》卷64《卢植传》。 

[16] 《后汉书》卷64《卢植传》。 

[17] 参考潘民中《<刘备“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事考>补正》见《许昌师专学报》第19卷6期。 

[18] 《三国志·蜀书》卷3《后主传》注引《华阳国志》。

[19] 转引自王利器《郑康成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 

[20] 《华阳国志》卷6《刘先主传》。 

[21] 《后汉书》卷35《郑玄传》。 

[22] 《后汉书》卷35《郑玄传》。 

[23] 《后汉书》卷35《郑玄传》。 

[24] 《后汉书》卷35《郑玄传》。 

[25]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 

[26]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注引。 

[27] 《三国志·蜀书》卷5《诸葛亮传》载《先主遣诏》。 

[28] 《三国志·蜀书》卷2《先主传》评论。 

(四)人格魅力 

关于蜀国贤相诸葛亮,乃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取向的忠实执行者。大家公认,他一生的言行,“在封建时代,道德标准是很高明”。[1]唐代革新家名相裴度曾说:“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有的人忠于君主,而无开国才略;有的人品德高尚,而无治世法术,这四者兼备的,唯有诸葛亮一人[2]。我们曾将诸葛亮一生的言行功业,归结为三点:修身善德,尽忠为国,虚心纳谏,廉洁奉公,严明法纪,一身正气的典范精神;忠顺勤劳,尽职尽责,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为实现国家民族统一、国富民安的远大理想,“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为国家民族益利而奋斗终生的献身精神[3]。诸葛亮崇高的精神风貌,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其立身行事及宏文雅论,包含着正心、立身、待人、治国、治军、用兵、明法等丰富深邃的内涵,其中感人至深者,莫过于他对国家、对居主、对家人、对同僚、对下属、对百姓,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人情味和博大的爱心。正是其博雅深切的爱心,给人们心灵深处以极大的撞击和感召力。
333  2011-04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7:25:31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