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原创]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24 |< [1] [2] -> >|
1楼.  正文前面的话

     网文忌长,此文偏偏很长。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小子气概文鸯先提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如果你觉得这几个问题还有点意思,你不妨看看本人的解析是否在理;如果你觉得这几个问题很无聊,弃之可也。

  许多人认为,曹操不听高柔的谏阻,是蓄意逼反关中诸将,为剿灭关中割据势力制造借口。那么,曹操既然是有预谋的,为什么不抢先占领潼关,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费尽心机绕道从浦阪津进入关中?

  曹操在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为什么拖到七月才亲统大军西征,留给马超等关中联军那么长的防备时间,而不是乘其叛乱初起,万事仓促时立即进军剿灭?就像司马懿平定孟达那样,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关于这个问题,你千万不要说曹操到七月时才能完成西征的准备,如果真是那样,曹操完全可以晚些时间逼反关中诸 将。

  徐晃、朱灵军的作用是什么?

  曹军刚刚渡过渭水,马超立即就反复要求割地请和。在此之前,两军甚至都没象样地打过一仗,而且曹操还一再示弱于敌,马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2楼.  正文:
 深谋远略的渭南之战
 作者:气概文鸯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秋,九月,在八百里秦川的渭水南岸华阴,天寒地冻。就在这寒风凛冽、冷风刺骨的关中大地上,即将爆发一场三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大会战。双方参战人数达数十万,数十万人,全部在一场战斗中投入厮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便是曹操为平定关中,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史称渭南之战。这场战役,虽然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其对三国形势的影响也不及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但其谋运之深远,则远非三大战役可比。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关中锁钥

 八百里秦川,古时又称关中,潼关则是进入关中的大门。为此,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潼关附近的地理。
  黄河(三国时称“河”,无“黄”字,可能那时植被尚未遭到破坏,没有水土流失,黄河不黄。)经黄土高原南下,至潼关附近遇东西走向的华山山脉,遂拐90°直角掉头东去,由南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的河流。潼关就位于刚刚拐弯的黄河南岸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3楼.  关中叛乱

 关中自历董卓、傕汜之乱,早已不复往日之繁盛,各地军阀林立,马腾、韩遂等便是其中的两部。他们虽然各有武装,割据地方,但他们形式上还是遵奉朝廷的。远在官渡之战时,马腾就曾协助曹操抵御袁绍从西部对河东的进攻。到赤壁之战前,马腾已携家入京为官,马超则留在关中接管了马腾的部曲。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三月,曹操传令,让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此时,夏侯渊和徐晃刚刚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乱,军队可以沿汾河出河东。讨伐张鲁,将有可能经过关中诸将马超等人的防地。)高柔为此提醒曹操,此举有假途灭虢的嫌疑,关中各部可能因此反叛,曹操未予理睬。结果,马超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进军屯据潼关。曹操令曹仁统军拒敌,并令其坚壁勿战。
 秋七月,曹操亲统大军西征。
[楼主] test  2011-04

4楼.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八月,曹操大军经函谷朔黄河西进,到达潼关。(此时曹军的粮草由洛阳经函谷供应。)潼关虽险,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关,须以大军方可屯守。正因为潼关有此种特点,曹操用大军紧逼潼关,摆出非要从潼关进入关中不可的架势,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才能被牢牢地吸引在潼关的防守上。
 这期间,关中各部不断向潼关增兵,曹操听说,不忧反喜。事后曹操解释说:“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眼见联军的所有力量都已集中到潼关,曹操暗中却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据河西为营,准备接应曹操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史书记载,曹操曾问徐晃如何可入关中,徐晃提出了这个计策。徐晃出身西凉军,熟悉关中民情、地理,后面的贾诩也是西凉军出身。
  闰八月,曹操亲自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遂发生了演义中许褚救曹操的那惊险而又壮观的一幕。至于演义中马超建议从北岸阻击曹操北渡,在真实的历史中,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5楼.  耗敌

  西渡黄河后,(此时曹军的粮草改由河东经浦阪津渡口供应。)曹操沿河连车树栅为甬道向南推进。马超退屯渭口。(甬道可能是为了保障由渡口向大营输送补给。)
 阿鸯推测,曹操这是向马超表明,准备渡过渭河从背后夺取潼关,用意是将马超等关中联军继续滞留在潼关附近。马超退屯渭口,也是为准备防止曹军渡河。
 曹操又多设疑兵,吸引马超的注意力,暗中却从黄河把船驶入渭河,连夜用船搭起浮桥,分兵在渭水南岸扎营。在渭水南岸立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加之屡受马超骑兵的突击,一时难以完成立营的工作。后乘天气突然爆冷,曹操夜里渡兵在南岸浇筑起冻沙城。(阿鸯推测,曹军只需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沿河筑起一道墙即可,而不用像普通营寨那样四面立墙。)天明时,冻沙城建筑完毕。
  九月,曹操大军全部从容渡过渭水。至此,曹操已经完成了全面攻击的准备,下面就是怎样在决战中,打败马超等的十几万关中联军。如此规模的大会战,曹操从前没打过,事实上,三国历史上也仅此一次。如何选择决战时机是打赢会战的关键,敌军将士战斗意志最差的时候无疑就是最佳决战时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tieba123.com

6楼.  离间计

 这时贾诩建议使用离间计,情节一如演义。结果,离间计使马超、韩遂等互相猜疑,但是,还没有演变到演义中那样自相残杀。那这样的离间计还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只要联军各部互相猜疑,曹操就已经具备了在即将发生的大会战中的“先胜”(具体细节后面详述)。
 曹操为什么早不用离间计,而偏在此时开始用离间计?离间计用早了,曹操还没有完成攻击的准备,如果联军内讧,自己一哄而散,各回老巢,或投顺曹操,曹操不能彻底摧毁他们的武装力量,那曹操前面不都白忙活了。
 后来,在与韩遂最后一次会晤中,曹操一反原先一贯示弱于敌的作法,突然列出五千铁甲骑兵,阵列森严,“精光耀日”,关中各军,无不为之震慑惊恐。这是曹操大战前打击敌人的士气,为“先胜”又添一砝码(其对战斗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后文详述)。
 《孙子兵法》“五事”中的第四件是“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离间计严重破坏了关中诸将的为将之道,使得他们把心思不是用在如何战胜敌人上,全都用在了如何提防自己人。
 “胜兵先胜”已经完成了,现在是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7楼.  渭南决战

 离间计刚刚施用完毕,曹操立即与马超约期会战,而马超也急于结束对峙状态,遂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为了精确,我们直接引用史书原文:“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三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会战,陈寿只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交差了,实在有点那个,不过,和司马迁比起来,还算好的了。
 如果对渭南决战的描述就此结束,似乎有点太那个头重脚轻了,阿鸯只好画蛇添足了。
 这里的“公”是指曹操。
 “轻兵”是什么意思?阿鸯说不好,阿鸯只知道“重兵”是什么意思,不过,这你也知道,阿鸯就不解释了。
 “挑之”,阿鸯理解,和挑逗的意思差不多。在这里就是,打一下,还不能把对方打得太痛,下手太重,对方会急眼跟你玩命的。但还要给对方以感觉,他随时都可能遭到攻击,使他时刻不得安宁而疲惫不堪。既让对方不胜其扰,还要让他不敢全力还击,怕遭到曹操五千铁甲骑兵的回敬,而使自己的损失大于其他各部。就好像虽受挑逗,还不敢公开去求爱,怕一旦遭到拒绝而受同伴嘲笑。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23

8楼.  尾声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结束了,“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这场大决战,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顺便提一下,马腾由于受马超叛乱的牵连,在曹操回到京城后,全家被杀;马超由于陷父于死地,从此而声名狼藉。
 曹操从起意解决关中问题伊始,便精心运筹战争“五事”,在最后决战时刻,使对手关中联军“五事”皆失;在战役进行中,恰当运用兵者诡道、正奇结合的用兵之法,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决战的全胜。由此观之,曹操在渭南之战中的谋略,堪称“庙算”胜敌的经典。
[楼主] test  2011-04

9楼.    许多人认为,曹操不听高柔的谏阻,是蓄意逼反关中诸将,为剿灭关中割据势力制造借口。那么,曹操既然是有预谋的,为什么不抢先占领潼关,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费尽心机绕道从浦阪津进入关中? 
 答:请你先把方位搞清楚,潼关在长安城的东面。当时的长安城是在“司隶校尉钟繇”的手中。潼关本来就在曹操手中,他跟谁抢?

  曹操在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为什么拖到七月才亲统大军西征,留给马超等关中联军那么长的防备时间,而不是乘其叛乱初起,万事仓促时立即进军剿灭?就像司马懿平定孟达那样,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关于这个问题,你千万不要说曹操到七月时才能完成西征的准备,如果真是那样,曹操完全可以晚些时间逼反关中诸将。 
 答:曹操是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实际上有很多将都不是关中的,根本与关中无关,是马超把他们拉拢来的),并且曹操很有成竹地“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根本就没把马超放在眼里。但是等到马超等联军攻过长安,打到潼关时,事态危急了,他才不得不亲自出兵的。

  徐晃、朱灵军的作用是什么?&nb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10楼.  至于演义中马超建议从北岸阻击曹操北渡,在真实的历史中,则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可能是罗贯中因不熟悉地理而出现的失误。
==================================
最搞笑的就是你居然说罗贯中不通地理,还搬出个《孙子兵法》始计篇来牵强附会。
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连书都没读清楚呢?
马超说的“宜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粮尽,彼必走也”,可惜联军不相编发,马超的计策未被采纳。曹操后来知道这些话后,感慨地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这是在《山阳公载记》中记录的,并非罗贯中编出来的。
而你没搞清楚“渭北”是什么概念,就开始无端地怀疑罗贯中了。
马超方当时所在地在潼关,渭水南岸。马超提出要阻挡的就是徐晃朱灵的四千人,所以才会去“渭北”,并且还提到“河东”粮尽,显然是说要去渭水北面的黄河西岸把守,防止徐朱过河。也就是说,曹操设计(其实根本就是朱灵提出来的)的绕道渭北的计策已经被马超识破了。可惜由于联军体制的原因,“超计不得施”罢了。

很多人看了《魏书》后,也不考虑写书人“为尊者讳”的成书要求,都偏  展开
[楼主] test  2011-04

回复0   |< [1] [2] -> >|

验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06:53:02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