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贴吧列表 推荐贴吧 贴吧排行 推荐帖子 精品帖子 热门帖子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综合的谈谈诸葛亮的政略(下)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35 |< [1] [2] -> >|
1楼.  1楼

三、志在平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很显然诸葛亮并不是什么好战份子。我们知道天下只要有分裂,战争就不能避免。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要实现政治目标,军事手段少不了。综观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统一大业,“於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诸葛亮在内政上革除了社会弊病,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并极致的发展了国民经济,使百姓安康,然而这一系列的政略承受者仅是一小部分汉民,割据的局面并不是出山的初衷。

(一)三国的蓝图

天下有实力的集团剩下曹操和孙权两位,曹操文韬武略很强势,孙权虽弱但凭借其天险尚可安。不管是发展还是求生存必然少不了对未来的规划。本着“多算多胜,少算不胜,不算负胜”的定律,分析一下各集团的战略规划:

曹操集团:曹操平定了中原后,很是霸气。吞并南方紧密进行,首先是取长江中游的荆州,然后使刘璋和孙权臣服,以实现全国统一的战略目标。后来三国势力形成后,则实行“蜀亡吴服”的策略。

孙权集团:周瑜提出软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2楼.  2楼

沙发

[楼主] admin  2011-04

3楼.  3楼

(二)曹操搅荆州

话说曹操在北方连年征战,征乌丸征海贼马不停息,建安十三年正月从乌桓前线返回,就立即作玄武池习舟师,为方便统一指挥,置丞相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还把马腾举家迁来许都,以免后患,然后七月就在许都集结了十五六万的重兵准备南征。这时的兵马都很疲备,然而曹操显然是争分夺秒的急于征荆州,或许都认为曹操急功近利,个人不以为然:

看荆州情况,话说诸葛亮出山与徐庶同助刘备,私下增兵且与刘琦走得密,而刘表已入古稀并有疾病,我想在北方的曹操不可能闻不出个味来。所以猜测曹操急于南下的动机就是担心荆州落入刘备手中。我们知道当阳徐母被擒,然而这只不过是个谋士而已,貌似无须这样重视。据记载曹操还赠送过“五斤鸡舌香(象征同朝为官之物)”给诸葛亮,很显然曹操要孤立刘备。后来曹操遣五千精骑日行三百里直奔襄阳受刘琮降,又奔江陵取军实,这都是为了抢先机以夺荆州。再后来又想威服孙权(刘璋已经主动献好了),目的是让刘备更加无助。

言归正传,刘表闻曹操集结重兵,立即收缩防务,命刘备从新野撤回樊城,并以汉水来防御襄阳,再以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4楼.  4楼

(四)战略调整

(1)渡过难关:
失荆羽亡,刘备决定伐吴,群下劝阻,但刘备一意孤行。其实刘备伐吴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取回荆州和复关羽之耻。夷陵惨败后,诸葛亮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个人理解是:
1、诸葛亮是不赞同刘备伐吴的,只是没有立场表态,而且刘备谁也劝不住; 
2、诸葛亮之所以认为法正若在,就会反对刘备东行,最大的可能是诸葛亮的谋略与法正的不谋而合,而这个谋略就是舍荆州,改取雍凉,把东行的兵力转向魏国。
3、那么如果法正也劝服不了刘备伐吴,必然会同往,法正有军计,可以为刘备避风险,不至于这么惨败。
“刘备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的才能刘备是看在眼里,而且向来思虑周密,对蜀汉忠心。此时蜀汉内外危急,诸葛亮作了《正议》,气概凛然的驳斥了魏国的劝降,大振人心。对南夷反叛采取暂缓政策,“闭关息民,务农殖谷”以渡过难关。

(2)“结好”吴国:
孙权虽在夷陵战后请和,但综观孙权为人:
1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5楼.  5楼

(五)职能转变

蜀汉前期军事扩张与内修政理两者快速并进,但自从汉中战役后,军事连遭重创,并且短时间内损失了大量人才,军事扩张出现僵局。但诸葛亮本着“先理内,后理外”的治乱原则,也就是先主修内政,后行军事扩张,史载诸葛亮治国是民富国强。这里有必要澄清说明:

1、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私以为这是诸葛亮的远虑,益州地贫民稀,而曹魏地大物博,两者相比之下,蜀汉是危急的,所以应尽早打开格局才是当务之急,而诸葛亮也说了现在“兵甲足”,以诸葛亮谦逊的性格说出这话,想必蜀汉百姓负担并不重。
2、“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情况,蜀汉从来没有发生过到这种困境,这只不过是杨洪论述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实乃断章取义。
3、“民皆菜色”在诸葛亮时期更是不存在,实为20多年后刘禅昏弱,德政不举,导致国衰民弱。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国情:
1、“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可见蜀汉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是不错的;
2、诸葛亮在国民素质教育上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tieba123.com

6楼.  6楼

(六)北伐略谈

(1)北伐是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唯一途径,北伐具有积极的意义:

1、寻找突破口蚕食魏国,最终以实现“兴复汉室”为目标;
2、构造全民积极进取的文化,增强国民凝聚力和达到强兵的目的;
3、武力震慑曹魏,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
4、证明蜀汉有足够的实力对抗曹魏,巩固吴蜀联盟,提高紧密合作;

(2)蜀军强大的战斗力:

1、胸怀大略:亮曰:“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

2、治戎讲武:教令精细,严刑峻法,但诸葛亮极会用法,士兵人人自厉,所以二十军仗都由最高统帅执掌,可见军队素质之高。“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曰: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7楼.  7楼

帖子长度与ID不符
[楼主] admin  2011-04
123

8楼.  8楼

 还有一段发不上来
[楼主] admin  2011-04

9楼.  9楼

下篇也出来了 再顶

[楼主] admin  2011-04

10楼.  10楼

四、万古清高

“所啖食不至数升”,诸葛亮在前线不料病危,“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并上遗表,汇报财产,寄予刘禅期望,“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病逝时54岁。

司马懿观诸葛亮处所后,情不自禁的曰:“天下奇才也!”魏国境内庶民追思,成都官员纷纷要到前线奔丧,朝廷下令禁止,只有谯周先走一步到了前线。数十年以来,百姓巷祭,戎夷野祀,朝廷终破礼制为武侯立庙。后来钟会伐蜀至武侯墓,下令士兵不准惊动周围,而后司马炎要陈寿收集诸葛亮文集,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

1902年,赵藩信步至武侯祠遣闷,撰书了“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  展开
[楼主] admin  2011-04

回复0   |< [1] [2] -> >|

验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tieba123.com 贴吧123 
首页 | 返回上页 | 顶部
   
2024-11-25 12:25:36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