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ieba123.com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姜维--执着的追求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25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姜维--执着的追求
姜维

怎么评价他呢?这个先不说,我曾经一度非常不理解姜维,不明白他到底想做什么,为什么那么执着,是什么东西让他一直都不放弃?他为什么拼命要把自己搞的很累,他到底在想什么?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姜维从小都是孤儿,喜欢郑玄的经学,那么从这点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原因。郑玄推崇儒术,特别尊重礼教,郑玄的学说最伟大的地方,是收集和整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他教导士人要出世,守善道,忧民敬业,学而有成就应该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不能贪图富贵,要施展抱负济天下之民。

姜维一生的事情主要的大概有这么几个: 

1 降蜀 当时诸葛第一次北伐,西凉诸地纷纷相应,魏国臣子不断有人投降,当时姜维在天水任中郎将,也就是负责军事的偏将军。太守马遵疑心自己属下也有人要叛乱,随即连夜奔赴上邽,姜维听说后,也急忙赶至上邽,但当时魏国人人自危,没人相信他的话,不给他开门,随后姜维又跑去冀县,遭受同样的待遇,最后没办法,姜维只得去投降诸葛。

姜维投蜀,本是一件平常事,他当时未必就认为蜀比魏更正统,因为他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在他遭受了被同僚怀疑,被自己的同僚放弃之后,一个正常人,难免有怨恨之心和悲愤之意。姜维的父亲本就是魏臣,在防守天水时,被做乱的胡人杀死,所以姜维在一开始是打算接替父业,尽忠报国的。但是天意弄人,偏偏遇到一个糊涂而又疑心重的上司,坐视姜维生死于不顾。被人无情抛弃之后,姜维在他27岁的时候就品尝了人生的艰辛。我想他在一开始时的投降很简单,只是因为被人抛弃后的怨恨和绝望。所以他从这个时候起,就很痛恨魏国,不再打算为魏国效力,我前面说了,姜维非常重视人的礼教和制度。他性格中有固执的一面,一旦他认为魏是不好的,他的观念很难再扭转了。

姜维投降后,诸葛对他非常喜爱,很快就封他为侯,对一个没有多少战功的降将(姜维只是个偏将军),这种待遇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姜维的官衔也提成了将军(奉义将军)。诸葛曾写信给张裔、蒋琬夸赞“姜维才干过人,比马良等人还要好,而且心存汉室,是凉州上士。”我觉得姜维才干放置一边,说姜维心存汉室还不如说诸葛看出来了,姜维经此一变,深恨魏国的背信弃义,是铁了心的魏黑。而姜维也的确有才干,诸葛开始了悉心的培养。不久后,诸葛就名姜维回成都面圣,很快就被封为了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2 北伐 姜维历年来对魏作战,大大小小一共有11次,远远高于诸葛的5次,我一开始以为,姜维为了博取功名,而急于取得军功,后来发现不对。姜维第一次北伐是在蒋婉的命令下,以小部队骚扰的形式,这次是受军名出发,不存在主动一说。而第2次北伐之前,姜维已经是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和费纬分掌朝政了,还急于立什么功?已经是极品了。所以说姜维北伐的原因不是急于立功。

姜维的军事才能在诸葛手下的时候就有所体现,诸葛死后,安排他与杨仪负责撤退,诸葛死后,蜀第一次对魏用兵,也是由姜维率领,所以实际上,他已经是当时蜀国最会带兵的将军了。而后,汶山郡(就是廖立被流放的地方)的胡人两次做乱,姜维都很快平定,也展现了他的部分军事才能。所以他不会着急表现自己的军事才干。

我认为,姜维急于北伐,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深恨魏国的无道,自己尽忠国家却被无情抛弃;二是他受蜀国大恩,以他一无名降将的身份,却被诸葛破格提拔,接连提升官职,他无以为报。以他自小学习郑玄经学的经历来看,他肯定觉得自己深受国恩,却未力寸功,心下不安。所以他北伐是急于报恩,而不是急于展示军事才能。他应该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但做的太少了,因为他学的儒术是非常重视礼教的,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他“深受国恩却存功未立。”他是豁出命来要报效国家。

那么怎么来报答国家呢,当然是打败蜀国的敌人。所以不难理解,姜维去做凉州刺史,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不顾风险,屡次出兵伐魏,他早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估计老早都在想,最好的结局就是马革裹尸,把这条命奉贤给国家。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8      回复

2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综观姜维历次北伐,周期短,兵力劣势,屡次无功却毫不气沬,很明显表现出姜维的报国决心。

3 身死 姜维投降后还要甘冒风险,劝钟会谋反,最后事败全家皆死。本是个很多人猜测的话题,但这个我前面已经说很多了,原因已经找到了,就是姜维本来就觉得自己欠国家太多,所以他是甘心这样做的。

4 一些争议话题:

首先是陈寿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孙盛的评价就不说了,裴松之已经批驳过了,说不通,我也不再解释了。陈寿这样评价姜维,有他的客观原因,我个人,这样评价对于姜维并不合适。
一是,蜀国兵败,首先责任是黄皓等弄权,致使朝政败乱,纲纪无常,大批亮知之士不得重用,以使蜀国人心涣散。早在钟会出兵前,姜维就写信给后主,劝告要注意汉中防务,魏有伐蜀迹象。但这封信结果被黄皓私自隐瞒了,大家都不知道。姜维当时在屯田避祸,他除了上书劝告,他还能做什么?难道私自跑去汉中布置防务?

二是,姜维历次伐魏,前5次因为受到费纬制约,规模小就不说了,后6次规模比较大,其中2次失败,2次平手,2次胜利。说起来也是个平手,也许有人说,蜀跟魏耗不起,这样消耗国力,蜀早晚要被灭。我想问一句,难道姜维不北伐,蜀就可以守住了吗?后期钟会伐蜀,明显不是因为兵力不济,而是因为人心涣散,国无大将之才,才被邓艾击破。邓艾一支奇袭的部队,能有多少兵力?蜀和魏本身差距就大,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你修养生息10年,人家也是10年,基础本就比你大的多,你歇好了,人家歇的更好。你差距只有越来越大,批评北伐的国策本就是个没事找事型的。打仗不是不对,当时蜀若想存续下去,就应该持续不断的制造麻烦,从中寻觅良机,四平八稳的发展,蜀那有一点可以胜利的希望?
再说了,姜维屡次北伐,战争的地点都是魏国的土地,魏国其实每次更吃亏,打仗死人不说,还影响当地经济、政治。还老被蜀国抢人口,诸葛干过几次,姜维也干过,建兴17年,姜维大败魏军后,把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南迁,其实蜀的角色有点象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的骚扰你,抢你的人口、粮食和财产。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的。

三最重要的原因是陈寿这么说姜维是有客观原因的,陈寿本是蜀人,蜀败后不得不举家迁往中原,作为陈寿肯定是有一肚子的牢骚,那么蜀灭亡就一定要有来承担罪名。另外,陈寿自己也清楚,最主要的责任不是姜维,是后主和黄皓,但是姜维犯了大忌,干了一件大坏事,致使陈寿不得不骂他。这件事就是姜维投降后与钟会谋反,做了谋反的事情,你还夸他英明神武,过人才能,这不是跟自己脑袋过不去吗?所以陈寿批驳姜维是迫不得已。陈寿是蜀人,姜维在诸葛死后,蜀国最困难的时候,激励了蜀人的士气,重新给予蜀人希望,陈寿不可能不清楚这些。所以陈寿在姜维传里,先是假借郤正之口,表扬了姜维一大通,最后在总结时,再说下这么一些话,陈寿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矛盾。所以我个人认为,陈寿不得不这么写,自己本人由于形势格禁,只能批判姜维,但对姜维不公平,所以他再借用郤正的话来概括姜维一生,这才是他对姜维的真实评价。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8      回复

3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对于陈寿的评价不当,还可以举一些例子出来。
比如以下几人对姜维的评价: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钟会: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我之所以只摘抄这些,是因为他们都是姜维的敌人。来自敌人的评价至少比较公道。从上可以看出,说姜维粗有文武是怎么都说不通的。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4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我也同意包子的观点。

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5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和费纬分掌朝政了,还急于立什么功?已经是极品了。所以说姜维北伐的原因不是急于立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子对功名的看法理解得太肤浅,无疑是站在蜀派立场上的看法,连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都质疑起来了,呵呵。

什么叫功名?功名仅仅是指官位和权利吗?不!

功名主要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名声和成就。

对于象诸葛亮和姜维这样已经有了地位的人来说,仅仅是官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的是盖世功名,要的是能够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诸葛亮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史书记载,在诸葛亮北伐之前,魏国根本不知道诸葛亮只知道刘备,但他那举国北伐,立刻天下震动。你瞧,这名声不是大大地出了?诸葛亮如果只是乖乖在蜀国做他的丞相,他能有今天的名声吗?

姜维更是如此,他的才干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功名的渴望一点都不下于诸葛,但军国大事不是玩玩的,一来二去,蜀国就被他玩完了。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刘备当年的大败和诸葛亮北伐早已对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他要负起相当重大的直接责任。

老看见蜀迷说蜀国灭亡是阿斗的错,我就不懂了,以我看阿斗虽然软弱,但也不是昏君,否则怎么会对诸葛亮和姜维言听计从?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总之我个人认为,陈寿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是相当客观的。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6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再有,姜维打了那么多败仗,蜀国早已不堪一击,后主不投降又能如何?就算再抵抗,也无非是垂死挣扎而已,把这些归咎到后主和黄皓身上,有失偏颇。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7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姜维并不仅是忠于汉,他一开始在魏,也并无怨言。他之所以到最后死心塌地为蜀卖命,是因为蜀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接纳了他,并给了他一切,他要报答知遇之恩,而这也是他的师傅郑玄所强调的儒术的礼教,君子当出世,上报国君,下济百民。

至于夫人所说的,就跟我初期的理解是一样的,我已经说了,是错误的。姜维要立功名?他11次北伐并不是全部是失败,而要立功名,治理内政一样可以青史留名,他已经有大权在握,2次平定内部叛乱也积了军功,而在延熙十七年和18年,他分别大败魏军,杀徐质,败王经,掳三县之民南还,这2次魏军败的很惨。
当时魏的曹奂就已经评价了: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他已经名声大振了,为何还要继续北伐?

北伐也罢了,那么按照夫人的理论,姜维为何还要在后主投降后,甘冒奇险,与钟会谋反?皇帝都放弃抵抗了,你给谁立功名去?这个功名要冒多大的风险姜维难道不知道吗?他就算老实投降,也没人会指责他什么的。

你压根没看完我的帖子,陈寿这样说他是迫不得己,因为姜维在归降之后还要再次谋反,所以司马家肯定非常的愤怒,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陈寿何敢仗义执言。

所以才有陈寿在姜维传先引用郤正的话,表扬了姜维一大通,然后再说几句姜维粗通文武的掩饰之词。姜维等于是魏晋的叛臣,意义不同于诸葛的敌国之臣。姜维先是由魏降蜀,然后再降魏后又谋反,所以陈寿不可能去夸赞姜维什么。

但是你通篇姜维传看下来,除了最后那一句,有那里在贬低姜维了?

先仔细做足了功课,再来提疑问,我不想把我的话翻来覆去的解释。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123

8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包子也算不上蜀派。

不过是尽量往好的方向来猜度蜀臣而已。。。
这种倾向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来鸟。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9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遭受了被同僚怀疑,被自己的同僚放弃之后,一个正常人,难免有怨恨之心和悲愤之意。”----貌似很多汉奸都能以类似理由为叛国开脱。

“其实蜀的角色有点象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的骚扰你,抢你的人口、粮食和财产。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的。 ”-----只能说,你强。只是不知道那些被抢人口是什么感觉,从水深火热之中去了天堂?

“蜀若想存续下去,就应该持续不断的制造麻烦,从中寻觅良机”---弱国必须持续不断制造麻烦和摩擦才有机会,你更强,大概当前美国最弱,才不断制造麻烦和摩擦吧。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10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如果一个人无端被自己国家抛弃之后,如果投靠敌国,我想这怎么也说不上是汉奸。

第2个问题,国与国之间,没有公理可言,只有利益之分,我只是说国家之间的政策利益,不是说老百姓,从老百姓的观点来说,三国的每一个军事名家,都是罪人。

第3个问题,更简单,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平稳过渡,蜀只有被灭亡的命运,大家一起坐下来发展经济,蜀魏之间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小国如果想打败大国,只有靠机会,靠运气,而运气和机会不能只靠天下掉下来,要去自己争取和制造,所以姜维和诸葛的做法,就是在寻觅运气。你做点什么,总比什么也不做要主动。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29      回复

11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忘了说一句,我喜欢蜀汉,其实只是因为喜欢一些蜀汉大臣的气节。

我总觉得,有些事我们无法去区别对错,但可以区别容易和艰难。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2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忘了说一句,我喜欢蜀汉,其实只是因为喜欢一些蜀汉大臣的气节。 

我总觉得,有些事我们无法去区别对错,但可以区别容易和艰难。

 作者: 包子__包子 2007-10-28 18:46   回复此发言

恩,敢情其他两国都没有忠心为国的人??就只有蜀国有?

包子是蜀派就是蜀派,是蜀派又没人说你不应该,何必替自己解释。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3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恩,改善一下用词。

我对蜀汉的一些大臣,更多是尊敬,不是喜欢。因为我知道做到他们那种地步是很艰难的。不是你做不做得到,而是你是否能坚持下来....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4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比如说诸葛娶个丑老婆、勤政一生,比如说姜维一生俭朴....

说起来容易,你做几十年试试。我对这些猛人一向很佩服,人最难的就是克制欲望,不与俗人同念。

魏吴能做到这点的同志,我也是衷心的尊敬,我评价古人貌似看人品看的更多一点,无他。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5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晕。。。。。。。。。。。

那你一定看不上周瑜,因为周瑜据说生活比较豪华。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周瑜这种优雅的作派,难以想象周瑜苦哈哈的样子。

按包子的看法,以此类推,你最尊敬的人一定是苦行僧,哈哈。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6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包子15楼的发言很是不妥:“如果一个人无端被自己国家抛弃之后,如果投靠敌国,我想这怎么也说不上是汉奸”

姜维是受到同事的怀疑和误会,不能等同于“被自己国家抛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什么情况下可以理解为“被自己国家抛弃”,什么情况下又不可以理解为“被自己国家抛弃”?

汉奸的理由基本都是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已,将此情绪放大就是“被自己国家抛弃”,如此而已。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7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包子对功名的看法理解得太肤浅,无疑是站在蜀派立场上的看法,连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都质疑起来了,呵呵。 

什么叫功名?功名仅仅是指官位和权利吗?不! 

功名主要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名声和成就。 

对于象诸葛亮和姜维这样已经有了地位的人来说,仅仅是官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要的是盖世功名,要的是能够名垂青史,万世流芳。 

诸葛亮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史书记载,在诸葛亮北伐之前,魏国根本不知道诸葛亮只知道刘备,但他那举国北伐,立刻天下震动。你瞧,这名声不是大大地出了?诸葛亮如果只是乖乖在蜀国做他的丞相,他能有今天的名声吗? 

姜维更是如此,他的才干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功名的渴望一点都不下于诸葛,但军国大事不是玩玩的,一来二去,蜀国就被他玩完了。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刘备当年的大败和诸葛亮北伐早已对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他要负起相当重大的直接责任。

老看见蜀迷说蜀国灭亡是阿斗的错,我就不懂了,以我看阿斗虽然软弱,但也不是昏君,否则怎么会对诸葛亮和姜维言听计从?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总之我个人认为,陈寿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是相当客观的。

 作者: 重楼夫人

顶夫人的 姜维也就一战争狂 好比就一赌徒 不赌手就会痒 
包子说的 姜维和诸葛的做法,就是在寻觅运气 这是不对的 打战要象毛泽东62年中印边境一战那样,打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不是年年征战 劳民伤财 姜维和诸葛一辈子战争,害了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到最后还落了个徒劳无功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0      回复

18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
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
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
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
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
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
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
武侠里我最佩服的是乔峰 其实姜维和小说里的乔峰有点相似 但他没乔峰的胸怀 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1      回复

19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是个大英雄,在N代中国人眼里似乎已经定根儿了。可是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我认为此人是被吹出来的。姜维文武双全又是诸葛亮的学生,位居大将军,总揽全国兵权,其军队还配有当时比较前沿的的高科技,十发连弩(相当于散弹枪)。
  
   然而却八出祁山,啥都没有落着。第九回号称困邓艾于祁山,歼灭其祁山九寨,大功就要搞成。结果后主信谗言昭班师,功亏一篑。 所以似乎姜某人是个被冤枉的英雄。
  
   看似怪有理,实际上非常不现实。根据姜维的所作所为可以推论出姜维自身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导致最终蜀汉的灭亡。
  
   我归纳了一下有以下这么五个问题——
  
   1、局势错误 2、用兵错误 3、用人错误 4、政治决策错误 5、谋求国际间合作错误
  
   下面我就这五大错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姜维的对局势判断的错误
  
   当时政府的政治局势处于诸葛亮刚死,国内政治还不太稳定,刚刚换班,格局还不是很清楚。比如当时的丞相已经没有军权了,那他的幕僚也就换了一堆。提上来的人也都变了。因此虽然魏国当时政治在姜维看来是内乱,其实只是换了个皇帝,别的都还没有动,加上司马**操纵政权排除异己,实际上政权是巩固了。而蜀国国内却有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大家难道没有发现有些将军跟文臣都不出现了吗?因此在这种局势下因国内政治不稳出兵等决策容易遭到质疑而影响前方的情况下,姜维没有稳定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一味制定出兵伐魏的计划,不占天时,导致政府的不信任,是对政治局势的判断错误。
  
  二、姜维的用兵错误
  
  1、军费错误
  
   孙子兵法上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诸葛亮死在最后一次阀魏的征程中。按兵书说10万都是日费千金、劳师动众,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就30多万。一共出了六回。中间还多次与司马懿僵持玩持久战。当时国家能给姜维多少钱?所以在姜维在第一次兵败牛头山的时候就能推论出当时的军费开支明显是有问题的,要不他为啥非要去结盟羌人共同打陕北跟甘肃?此前也没有跟羌人结交太多,他还要联盟不稳定关系呢?因为他没有钱,没办法。
  
  2、战略错误
  
   特别提出来一点书上没有说的,就是姜维的出兵地点的问题,姜维屯兵是在汉中,打的是祁山,祁山在汉中的西北方南接阴平跟沓中,汉中往祁山走中间要横穿阳平关大路,再走秦岭才能到祁山。还要先打沓中,再打阴平这是前7次都这样。诸葛亮多次打祁山,这个地方当时魏过派郭怀镇守,饱涵精锐。当时一旦走出秦岭到了天水平地,就有司马**亲自调教出来的重装骑兵跟马弓手等住在加上本身陕北跟甘肃就有非常强大的步兵也是司马**带出来的。姜维钱少,因为要过秦岭又没有骑兵,走到那里要先打阴平再打一下沓中然后才能打祁山。就算是打下来了天水地区已经不是当初诸葛亮那个时代的天水了。所以姜维到那里就吃亏,兵也不胜人家,人家速度快,而且重视装甲跟防御,你连弩往铁甲上射必然也减少功效,路多,兵少粮。只有速战,人家还本身就再那里搞了几十十年的重装防卫,所以姜维失败是个必然。当然还有书里说的其他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有人说诸葛亮不是也打祁山?不错,但当时边境线不一样,从下辨以西到祁山以南的阴平、沓中以及羌南地区都是诸葛亮的,他划给汉中地区了,所以他不需要长途跋涉。本身在那里就有驻防,可以直接向祁山出兵。后来他一死,撤军的时候这些地盘都没有了。所以姜维要横向的走秦岭。战略地形都不一样。见人民出版社出的三国地图。
  
   因此从这两点看来,姜维的战略是错误的。
  
  三、姜维的用人错误
  
   诸葛亮在用人上是保守的,他曾多次提出来他定的法律跟用的人不可轻换。姜维是他的学生也保守,更何况诸葛亮不让换,他要是乱换,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提到了他的政府根本不稳定,他就有被斗下来的可能。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1      回复

20 Re:姜维--执着的追求
   所以在用人上姜维也无人可用。像廖化同志都多老了,本身也没有太大的能力(包括张翼),诸葛亮都没有用过他。所以罗贯中说诸葛亮光想只手将天补,其实姜维才是正而八经光想只手将天补。而当时的魏国,北跨陕北、甘肃、山西、山东以及东北以南的昌黎,中间河北、中原以及湖北北边地区,浙江江苏北边地区。中国当时的人才文武都主要出在这里。政治稳定有人可用、有人可依,说来个郝昭、王双、郭淮、钟会、邓艾说来就来,文鸯、羊枯、杜预这写年轻的也是说找到就找到了。可是蜀国北靠陕西以南中间四川,从成都到巴东地区根本就没有人住,南边贵州云南当时还是蛮族地区。
  
   再这种人才缺乏的严峻情况下,姜维不能学魏国顺手拣人,应该在北战先积极主动的发掘人才。即便你政治上有影响。你把找到的人将来带到前方一历练一立功提上来几个也是很容易的。像诸葛瞻这样的人如果他请来历练一下最后会败给邓艾?如果说蜀中真的找不出来大将,那么后来的晋国内战为什么会有刘渊这样的人?所以虽然有地域问题但是积极主动还是能找来几个。可是他就没有往这方面考虑。
  
   所以在用人上姜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姜维的政治决策失误
  
   姜维在多次北伐失败,弄的朝野对其不信任,却偏偏顶着风头干。一而再再而三的北阀,置后放于不顾。如果他想回来加强一下政治还是很容易的,他有功劳,脑子聪明,又是元老。本身人家就不得罪他,他再加见笑脸,团结几个人跟玩一样。比如第9次回来的时候欣正先生告诉他后主为啥要叫他回来,这个人为啥不早点给他说或者去个信?这一点就证明姜维的人缘太差,政治影响力低。何况失败八次谁敢保他?
  
   更何况他不知道先巩固后方,政治革新先图发展自强使后方系统化、稳定团结、提高国内经济发展,加强综合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而后再说北阀。这点是最大的政治决策失误。诸葛亮在他之前不就是先做到的这些吗?
  
   因此姜维当时作为国家重臣不考虑这些,一味随意牵动国家根本,是政治决策上的失误。
  
  五、姜维在谋求国际间合作的错误
  
   这里在关于与羌兵那次合作就不提了,上面已经说过。只要提一下与吴国的国际间合作之失误。
  
   当时魏国主要的威胁就是蜀国,并且经过与诸葛亮的多次战斗看透了蜀国欲征服魏国必先征服西北,欲征服西北必先征服祁山。因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镇守西北,派良将专守祁山。这个时候全国精锐与物资大半都花在这一片。因而东方肾虚,这个时候将维不能够把握机会,联合吴国攻打魏国,自己一个去挑衅。偶尔想起来了叫人家吴国出一次兵。这样有啥用?人家吴国必然认为你有事儿了你叫我,没事儿各过个的。就那人家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也帮忙了。可是为什么不成功?关键就在于平时的交往交流上。你姜维什么时候出兵都不知道,吴该采取怎样的系统配合。吴对此全然不知,怎么合作?邓艾伐蜀姜维的剑阁守军快不行了才想起来叫吴国。错失多次良好的合作机会。更别说吴蜀有其他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了。
  
   要想证明当时魏国在吴以北的部署并不系统很容易推断,阀吴的时候,用的羊枯是当时临时挑的。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可靠的人才。所以当时的陆抗要是和姜维连手,这两个厉害角色弄的魏左右不能顾盼还是很容易的。至少能各得地盘。
  
   所以姜维在谋求国际间合作方面失掉良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后总结一下,姜维在这五大错误当中从人性来说犯了眼光狭隘跟心胸狭窄的错误。认不清国内外形势是眼光狭窄;不愿意与政府政要以及国际间合作犯了小心眼错误及心胸狭窄。因此姜维是个将材不是个帅才。这点诸葛亮不能看其属性以人补之缺点,也是个失误。
  
   顺便提出一个重点,以当时蜀的国力与姜维的这些失败所引发的问题看。即便第九次后主没有叫姜维回来,就是第九次打下了祁山也未必就能打下西北地区,占领全魏。第一、当时祁山位于秦岭北边,是山路。多是步兵作战。而祁山后面的雍、凉地区到处是精锐的重装骑兵与甲兵,是司马**多年调教与历练的。姜维存在这么多不足,好不容易拿下个小祁山根本难以再向北挺进去面对那么多强兵。
  第二就是,即便打下整个西北,魏照样强大。那只是相当于一个省而已。何况魏要是被削弱了,吴也不会不抓紧时间抢地盘。所以姜维想同一全中国实在是不现实。
  
   这就是姜维必然失败的五大原因,并非小说里面说的那么简单。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05:31      回复

回复0   [<<] [ 1 ] [>>]
回  复:
验证码: *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用户名: 127.0.0.1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贴吧123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tieba123.com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9375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5 08:15:06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