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ieba123.com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0  人气24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这三人分别是陈祗,黄皓,谯周!
陈祗黄皓 ——“蜀中四贤相”身后的狼狈专政者;史称二人“互相表里”,“操弄威柄,终致覆国”;小人得志自有得志的道行,忠臣遗恨无不恨在帝王好恶之间与自己傻帽;忠诚忠到让主子都不舒服的忠臣肯定干不过奸臣

蜀汉在刘备身后赖有诸葛亮;诸葛亮身后赖有蒋琬、费、董允三个贤相前承后继,因而得以政治安定。蜀中称以上四人为“蜀中四贤相”、“四英”。这是蜀中政治的一大特点,军人很难参政,也很少军人兼政治活动家的。虽然有大将姜维是诸葛亮生前选中的军事接班人,但在诸葛亮身后,姜维始终很难进入这个政权机构的核心层,而是处处受到限制。因为姜维是一个最后加盟的年轻干部,在这个政权中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在前三相时代,基本上不得参与政治,也因为他始终带兵在外,与魏国在边地作战,是蜀国后期的惟一主要将领。

到了最后一个贤相董允时代之前,宦官黄皓就开始努力参与政治。这个黄皓本是一个随同刘禅一同长大的小宦官。刘禅十分喜欢他,因为他不但能陪同刘禅玩乐,而且还有点小聪明在后主面前玩弄,史称其“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就是总出一些讨后主喜欢的坏主意,以讨人喜欢,企图由此进身于朝政。但此时主政的董允是他往日的老上司,曾是刘禅为太子时代的太子洗马,后主即位后董允便任黄门侍郎,总管后宫之事,不久又升迁为侍中同时兼统皇宫宿卫亲兵,对于后主身边的事一切都由他来做主。后主想扩大后宫嫔妃的编制名额,可是董允却认为后宫人数已不少,古代天子宫妃也不过12人而已,不能再召民女入宫。而且处理后宫事务十分严厉,连后主都很怕他,史称“后主益严惮之”。因而黄皓更怕他。董允发现这个人开始在后主面前耍奸邀宠,且后主很买他的账,生怕他把后主引向邪路,便一面劝谏后主正身立国,一面不断的批评黄皓老给后主出坏主意。因而后主恨死董允了,但又不敢发作。黄皓一看连皇帝都怕他,自己更不敢为非作歹了,史称“皓畏允,不敢为非。”尽管黄皓一心钻营,后主也总想提拔他,但有董允在他便无法得志,在董允生前,黄皓最高的官职仍不过是一个黄门丞,负责管理各小黄门事务的副职小官,最高相当于一个副处吧。到了陈继承董允当政后,这小子便成了气候。

这个陈祗,字奉宗,汝南人。是蜀中旧臣许靖哥哥的外孙子,但由于少年时代便成为孤儿,所以在许靖家长大。这许靖也是刘备时代的重臣,而且十分有名望于朝野,因而也使陈从小就有与蜀汉政权上层人物接触的机会,这是他得以进身入主朝政得天独厚的一个政治条件,也是一个很高的政治起点。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出身的高低在同等的条件下却能决定一个人升迁的速度。这就如同长在高山上的小草的地位不用任何努力,就比山沟里的百年大树还要高是一样的道理,正是“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再加上此人很有一点歪才,因而“弱冠知名”,被任命为蜀汉政权组织部门的郎官——选曹郎,相当于国家人事部门的处长。由于此人一方面拥有许多小技艺,又通数术,很能胡说八道,一方面人又长得很有威仪很严厉,因而竟为当朝首辅大将军、尚书令费所赏识,再加上费与许靖都是刘漳时代同殿称臣的旧友,因而竟然破格提拔他接任升迁了的董允为内侍,去服侍后主。这不仅对他是一个破格提拔,而且使他有了接近皇帝,为皇帝直接服务参与机密的机会。就像领导的近身参谋生活秘书一样没有不提拔的道理。史家认为这是费一生的一个最大失误。陈这等人就像是一叶干菜,一旦让他进入水中就可以迅速膨胀为青枝绿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青麻菜掉尿罐子里头,一下就支楞起来的那种人。果然不久便升任尚书,相当于国家办公厅的司长。等到接任董允为尚书令的当朝首辅吕去世后,陈又接任了尚书令,成了当朝首辅,并且还兼任侍中直接参与内朝政事,还兼任镇军将军。这时的大将军姜维虽然官职与班次都列在陈之前,但由于姜维常年统兵在外,很少参与朝政,因而基本上是陈一人专政。史称“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成为后主信任的宠臣,什么事都按后主的意见办,后主称他是“柔嘉惟则”,“和义利物”,无非是对后主助纣为虐,唯命是从而已。因而,后主把陈与董允相比较,对董允更是恨之入骨,史称“后主追怨允日深”。你以为你是忠臣,觉得自己在尽职尽责,问心无愧,可是你让皇帝不高兴,你就不如奸臣,这就是为什么朝朝有人卖命当忠臣也总有人乐于去当奸臣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2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陈在任内侍期间,便与黄皓搞在了一起,成为后主的同时宠臣。陈执政后,当然提拔黄皓,两人狼狈朋比,干乱朝政。黄皓从董允时代的黄门丞升为黄门令。也成为了司局级干部,但比各部门的部长和将军还有权势。成为了后主的全天候陪同,不论在宫内宫外。可是陈死后,后主却加他谥号为忠侯。黄皓虽然终身未得立为首辅,但却在陈死后升任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中常侍是负责内朝议政、顾问帝王的职位;奉车都尉是陪同帝王出行的武官随从。这两个职位决定黄皓成为皇帝朝内朝外的双重近臣,因而得以宦官宠臣身份在朝专政,以至有阻隔内外上下的本事。那么,后主对黄皓宠信到何种程度呢?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后主的同父异母弟鲁王刘永十分憎恶黄皓,黄皓见刘永不买他的账,便时时在后主面前离间他们兄弟,以至于后主竟把刘永流放到外地,且十余年间不得朝见。

当时,姜维不断北伐,但军功并不显著。黄皓便与右大将军闫宇在朝内朋比为奸,两个人商量想废掉姜维,由闫宇来执掌兵权。而姜维也十分讨厌黄皓的弄权恣意而为于朝中,便劝后主把他杀掉。但后主却说:“他不过是个跑腿学舌的小臣,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过去董允对他也恨得咬牙切齿,可我现在也常常恨董允。”姜维碰了一个软钉子后,才知道这个黄皓的根底在朝中有多深,史称“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更让姜维不安的是后主竟然下令黄皓去向姜维表示检讨。姜维一看自己的话后主肯定都告诉了黄皓,很怕是打虎不死反来伤人,因而很是灰心。姜维从此也放弃了与黄皓的对抗,主动要求率军到沓中屯田,以避内祸,竟然从此一去不回成都,不参与朝政,只管屯田军事。

后来姜维闻知钟会等人兴兵伐蜀,便马上致信后主,建议分派张翼、廖化分督诸军去保卫阳安关口与阴平桥头,以防备魏军的突袭。但黄皓竟然把这十万火急的特级军事情报与建议压下不报。后来又请神巫算卦说敌军不会来攻打蜀国,才将此事只告诉后主一人。朝中大臣仍一无所知。无论后主、黄皓都将此等军国大事置诸脑后,自己没当回事,也不进行朝议,对姜维的建议也置之不理。直到魏兵分三路进犯攻入蜀境,黄皓才启奏后主派廖化增援姜维于沓中,派张翼、董厥去阳安关口以为机动援兵。由于军备忽疏,刘禅又主动请降,终至蜀汉最早在三国中消亡,而且是在实力未受任何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投降了。所以史家评论黄皓在朝“操弄威柄,终至覆国”。

邓艾偷渡阴平入成都后,听说黄皓是个阴险的奸臣,便专门下令逮捕入狱准备把他杀掉。但是黄皓却花重金买通邓艾左右的人员为他说情,终免一死。尽管刘禅那样信任他,但他并不陪同刘禅去洛阳,而是自己逃命去了。

董允以严正立朝,威严惮主,以至于让主子终生记恨,值吗?黄皓以谄邀宠,最后几乎被敌国杀头,值吗?姜维以一个手握重兵的一国元戎,竟然畏惧一个宦官,常年避祸于外而不敢回朝,实不畏一个阉宦而畏其受宠于后主。而后主如此任奸远贤恨忠,怎能不亡国呢?

251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3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谯周 —— 蜀中反刘向魏的地方势力与“巫神政治文化”的代表者;他为什么不怕招祸而力主刘禅降魏?“禅既暗主,周实驽臣”;英雄无用武之地何如举旗反叛而何须举剑斫石屈身为降图复国 —— 忠臣永远是不可药救的

蜀汉政权根本不应亡于邓艾、钟会的伐蜀一战。既不在于黄皓专政的专权误国,也不在于姜维避祸使首都没有主力部队防守,而在于刘禅的下令不抵抗。而刘禅的不抵抗,又缘于蜀中地方政治势力与政治文化对蜀汉政权的不拥护,而谯周则是这势力的代言人,直接劝降者。

在三国之中,曹魏政权的政治基础是中原的士大士与军事力量,基本上是本土政治,中原人治中原,北方兵守北方。孙吴政权的政治基础则完全是江东名门望族和大地主。吴魏二国都是绝对的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治势力、政治利益的一体化,因此两国都是相当稳定的。蜀汉就不同了,它没有自己稳定的政治基础,所有政府官员将校都是刘备在中原草创的旧部、在荆州期间网络的南方文武官员、四川归顺的地头蛇这三部分组成,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且在三支力量中表面上是南、北方的刘备旧部在起支配作用,但实际上西部的地方政治势力、政治文化始终都对前两部分持排斥态度。

刘备刚入蜀中时,许多地方势力公开的不配合。刘璋的从事杜微面对新政权的几次聘任都不接受,而是称聋装病,闭门不出。还有刘巴等人根本不买刘备的账,连张飞都被他赶出门去,刘备要杀他,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出来任职。诸葛亮在入蜀后的主要精力多用于同蜀中地方势力建立统一战线,组织“联合政府”,反而很少参与军事活动。而且当初成都内一日数惊,四方不断有叛乱发生,相当不稳定。后来在蜀汉政权的政治、军事压力下,地方势力不得不屈服,但却在地下不断地造舆论,攻击蜀汉政权。尤其是那些益州的旧官僚文人士子根本在心里不臣服。而且四川地方有一个特殊的文化武器,许多文人士子都信星象学,都研究数术,民众也信奉鬼神,自己编造的巫言神语自己就信,这地方相当迷信落后。因此许多地方绅士官僚就利用这一点来动摇蜀汉的政治基础,去惑乱官心、民心。

刘璋时代的“师友从事”周群就是一个数术学家,整天观天文气象变化,编造政治谣言舆论惑众。他的老爹周舒是他的师傅,专门到处传播从古书上翻出来的一句话:“当涂高者,魏也。”并把它阐述为魏代汉的政治谣言,又经过“乡党学者私传其语”,弄得普天下都知道曹操政权将取代刘汉,刘备在益州也长不了。刘备入蜀后,任周群为儒林校尉。刘备与曹操征汉中时,就向他征询意见。周群像个算命先生似的回答道:“当得其地,不得其民”,“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益州的后部司马张裕也懂占卜之术,在蜀中比周群更神灵,也劝刘备“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但刘备在战前不信其言,虽争得汉中之地,但也有损伤,这本是正常之事。但在战后刘备却对他们的预言信以为真,回来竟然举荐周群为茂才。前面讲过的那位张裕曾不断地制造舆论说:“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意思是说,天下要大乱了,刘家的天下将要到头了。可是他也快活到头了,而且他自己也知道。有一天他照镜子看自己的面相后,说自己快死了,便把镜子摔到了地下,不久,果然被刘备宰了。原来他和刘备早有过节,但却是刘备惹的事。

200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4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刘备初入蜀会见刘璋于城时,张裕是刘璋的从事,也在座。刘备见张裕胡须很长很密,便和他开玩笑说:“我在涿县老家时,姓毛的人很多,遍布涿县东西南北。因而涿县县令说‘诸毛绕涿居’”。张裕马上反唇相讥说:“过去有一个人从上党郡的潞县县长任上调为涿县县令。去官还乡时别人给他写信时怎么称呼他很畏难。光写潞君便丢了涿县的官称,光写涿县便又丢了潞县的官称,都显得很不周全。于是便写上了“潞涿君”。刘备所言是以毛姓多讥讽他胡子多如“猪(诸)毛”,而张裕的“潞涿县”则暗讽刘备没胡子像是被“鹭(潞)啄(涿)”光了一样。因而,刘备很是反感。入蜀后刘备又听说他到处传言刘汉将失天下的谣言,并说他九年之后将有大灾难的预言,心中很是恨他,便又引证他对征汉中的预言有失,便把他逮捕入狱想杀了他。诸葛亮问刘备用什么罪名处死他,刘备只回答“芳兰生门,不得不锄”,便把张裕斩首弃市。其实刘备杀了他也应该,这是对蜀中以巫言神语预言搞颠覆活动的一种*,无可非议。但把罪行和开玩笑掺在一起便有失大度了。更何况还是他先嘲讽的人家,人家一反唇相讥便开始忌恨,实在有点小家子气。一个领导者开玩笑一定要有分寸,最好不开那些有嘲笑人之嫌的玩笑。否则自己也一定会受伤害。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不敬人家,人家也不敬你,别以为你自己是领导,得人家买你账,你才能领导得了。

蜀中之地相当落后,特别信奉鬼神之说。前面那个周群的父亲便是阴阳先生,周群自己也长于此道,死后他的儿子又继承了父祖的术数之业。还有一个刘璋时代的从事,也是刘备时代的从事,后主的中郎将、太常卿杜琼,人很有学问,但闭门自守不参与世事。蒋琬、费都很器重他。虽然他不钻研星象数术,也不搞卜算巫术活动,但也很迷信,善于穿凿附会于文字之间。有一次谯周曾来拜访他,询问到处传闻的那句“当涂高者魏也”的含义。杜琼回答道:当涂高是魏国的一个宫名。当涂而高,不过是说魏宫很高吧!于是又问谯周说:“你还有什么觉得奇怪的吗?”谯周说:“我还是没搞明白。”杜琼便又说道:“从前的官职中,没有叫什么‘曹’的,可是自入汉朝以来,各种官职都称曹,什么功曹、曹掾、属曹、侍曹、东西曹、理曹等不一而足,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部门都到处称曹,天下归曹魏也许是天意吧!”谯周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便又创造出新的谣言说:“汉灵帝二子小时候都取名为史侯、董侯,虽然两个人都被立为帝,但又都被废降为侯,这不是天意吗?先主名备,备字的含义为具,具是完结的意思;后主名禅,禅字的训义为援,为给予他人的意思。父子二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说刘氏政权已结束了,当授予他人。”后来黄皓专政弄权,宫中大树无风自折,谯周便书大字于柱子上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后来人解释为“众”指曹,“大”指魏,后半句话是说蜀汉经历刘备与刘禅二世后,没有再可以立为王者。蜀汉亡国后,人们都说谯周的预言准确,谯周却说:“这虽然是我的推算,但却是受到杜琼的启示推而广之而已,没什么神异之处。”此人虽可笑如此,但却早就为推翻蜀汉先去动摇人心而大造舆论准备了。这也是谯周后来为什么那样坚定不移,甚至不怕招来杀身之祸乃至千古骂名的去力主降魏的政治思想基础。而且此人历来不忠于旧主,刘璋时代便力主降刘备;刘禅时代又力主降曹魏,但刘氏不但不戒鉴,反而都很重用他,也是咎由自取。

251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5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谯周,字允南。世代居于东川巴西郡西充侯国。谯周的父亲通经史,也是一个懂术数之道的阴阳先生一类的人物。谯周从小就喜读书,长大后长于书法信札,“颇晓天文”,也和他父亲一样,大概是个“小神仙”一类的人物。史称他身高八尺,体貌素朴,人很推诚无饰,没什么新奇独到的辩论之才,但“潜识内敏”,肚子里很有数。虽然身材高大,但大概是一个很没有气质,甚至令人一见发笑的人物。

诸葛亮入蜀领益州牧时,任命他为劝学从事。谯周来拜见时形态一定很可笑,所以孔明的左右人员一见到他便都笑了起来,弄得谯周很不自然。过后,有关部门要求追查哄堂大笑人员的罪过,诸葛亮却说道:这事就算了吧,不要说大家都乐,就连我也差点憋不住笑出来。但他对诸葛亮还是很敬服的。诸葛亮去世灵枢从前线到达城外时,只有他一个朝臣在朝廷禁令下达前跑到城外去迎灵拜柩。蒋琬执政后又任命他为典学从事,总领全州的学者,相当于蜀汉的*长。

后主刘禅立刘睿为太子,让谯周去当太子的老师,对这个未来的第三任蜀汉君主进行文化、政治开蒙教育。后来官至光禄大夫,位列九卿。谯周虽然不参与政事,但经常有人向他问询大事,他都能引经据典地予以回答,因此在蜀中很有名气。

后来,在邓艾兵临城下时,后主与群臣会议,有人主张降吴,有人主张撤退到南中大后方,但只有谯周一人力主降魏。他认为吴国早晚也得被魏国消灭,投降两次不如投降一次;南中后方虽然国土辽阔,但也许还没到南中就遇到变乱身亡了。有人说魏国不受降怎么办?谯周又保证说如果魏国不礼遇于蜀主,他愿意“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后主还是不想投降,谯周又写了一封长信劝降,刘禅竟然听信了谯周的意见,开城投降。并下令南中各将领,正与魏军作战对垒的姜维诸将就地投降于魏军。扼守剑门之下的姜维数将,坚持南中的霍戈,喋血巴东白帝的罗宪等一群蜀汉的最后英雄人物顿时如失皮之毛,义愤悲痛得只能以剑斫石痛哭致国哀。其实英雄到了无用武之地时,何如就举旗反叛无能的君主一把,打出一个帝王的旗号,天下未必就不响应,掉了头颅不也胜似降兵战俘?在谯周的一番劝降之下,在刘禅的一纸令下,一个偌大的蜀汉政权,竟然就这样顷刻间土崩瓦解冰消雪融,谯周可谓居功甚伟了。所以《三国志》评价谯周“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这种表扬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谯周颠覆蜀汉政权的罪证。

谯周卖主求荣得荣,西晋以他有“全国之功”,封他为亭侯,他也同样必须以战俘身份迁往洛阳。这是谯周想不到的。但是他既然深通经史就应该想到,有多少献国者首先被买国者一刀两段以警国臣的。后主没有杀他、邓艾没有杀他,晋主也没有杀他,算他命大走运。但他实在不想走,到了汉中便生病不前,并为司马氏算起卦来,说司马昭快死了。果然如其所言。但司马炎代魏称晋帝后,也并不放过他,屡次催他去洛阳报到,拜为骑都尉。这对他而言似乎是一种耻辱,因而他只想回故土,愿意缴还所有封位。但晋朝根本不想让他回老家,71岁时终老于洛阳。谯周身后备受史学家的批评与文学家的嘲讽,称他的劝降行为“何耻之深?”“俯首而事仇,可谓苟存,岂大居正之道!”“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可辱于人乎!”“禅既暗主,周实驽臣”。也有人说谯周的劝降之策遇上了后主而得行。如果遇到“忿肆之人”,有廉耻的国君,谯周一定会被杀掉,会招来“夷灭之祸”。其实,谯周这个老东西从骨子里就是“反党”的,他从来就没拥护过刘汉政权,连续出卖先后两个蜀主刘璋与刘禅,称得上是最无耻的儒生叛徒。

后世及当代学人都有人说蜀汉已当亡,已没有实力对抗曹魏政权,其实不然。还是晋人史学家孙盛讲的比较客观。孙盛讲道:

(谯)周谓(劝)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何者?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戈以强卒镇夜郎。蜀土险狭,山水峻隔,绝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取舟楫,保据江州,征兵南中,乞师东国,如此则姜、廖五将自然云从,吴之三师承命电赴,何投寄之所而虑于必亡也?魏之来,搴国大举,欲追则舟楫靡资,欲留则师老多虞。且屈伸有会,情势代起。徐因思奋之民,以攻骄惰之卒,此越王所以败阖闾,田单所以摧骑劫也。何谓匆匆遽自囚虏,下坚壁于敌人,至斫石之至恨哉?葛生有云:“事之不济则已耳,安能复为之下!”壮哉斯言,可以立懦夫之志矣。观古燕齐荆越之败,或国覆主灭,或鱼悬鸟窜,终能建功立事、康复社稷,岂曰天助,抑亦人谋也。向使怀苟存之计,纳谯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构、令名之可获哉?禅既暗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

读孙盛此篇长论,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句句至理。蜀汉政权实在是亡灭于不该灭亡不可能灭亡之时,实在是由于君主的昏暗无能,畏难怯战,软弱无主见无远见,又遇上了谯周这么一个平时不参与政事净搞地下舆论的一介痴儒腐儒,在关键时刻却大放厥词惑主,才使蜀汉政亡国破,君臣俱虏,江山易主。而可怜可悲的是三军将士正浴血奋战中忽接皇帝降诏无不痛哭失声。姜维率领的守剑门将士无不以剑斫石,其实何如就举旗反叛拼死一搏胜败仍未可知,而何须屈身伪降以图后举复国?天下人唯有忠臣之病忠是不可药救的。

251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6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40

326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7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谯周,黄皓 陈祗这三个狗贼本改千刀万剐,没想到陈祗,谯周居然是病死的。。。。。黄皓最后居然跑了。。。。。。。。。。苍天无眼啊!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123

8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历来有昏君自然有佞臣。此古今常理也。

200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5      回复

9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小人往往安得安乐~~

200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0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好贴!

356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1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40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2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谯周误国,而前者是祸国!
刘禅为汉朝皇帝,却是断送了汉朝的余脉,谈到蜀国国灭之时,“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人口何其少!先主伐吴之时,起兵也有七十万。
汉朝到了这般田地,实在是可叹。
以上三位的奸,亦是后主所赐。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3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40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4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回复:17楼
那个时候谁能近皇宫啊,近了的,无不是竖小之辈,有谁肯做这种蠢事?
朋比为奸,说得真对!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5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40好贴,刘婵把刘备和诸葛亮的谆谆教导和期望都当耳边风了,亲小人,安能不败~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6      回复

16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回复:20楼

先主伐吴之时,起兵也有七十万。

-------------------这是演义夸张,实际上最多7、8万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7      回复

17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回复:8楼
这帖子我看着眼熟,原创?

266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7      回复

18 Re:导致蜀汉灭亡的三大奸臣
这篇文章是我综合多家言论而成的文章。如果硬要说我抄袭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251
作者: [楼主] test    2011-04-06 13:56:47      回复

回复0   [<<] [ 1 ] [>>]
回  复:
验证码: *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用户名: 127.0.0.1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贴吧123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tieba123.com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7617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5 06:55:05 tieba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