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tieba123.com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访问

进入贴吧 按标题检索 按作者检索
贴吧列表 | 推荐贴吧 | 贴吧排行 | 推荐帖子 | 精品帖子 | 热门帖子 | 最新帖子
首 页 > 管理吧 > 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发新帖  回复本帖  
 
回复12  人气315  [<<] [ 1 ] [>>]
帖子顶部广告
1 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要)[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 释衔不如雨。《善哉行》

曹操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 据<世说新语 容止篇>注引<魏氏春秋>, 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而东吴人所著的<曹瞒传>则称&quot;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 被服轻绡, 身自佩小鞶囊, 以盛手巾细物, 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 戏弄言诵, 尽无所隐, 及欢悦大笑, 至以头没杯案中, 膳肴皆污巾帻。&quot;尽管有意贬曹, 但也可以看出曹操平日不大讲究伏容, 动作比较随便, 不矫揉做作, 与其日后称最知孤意的郭嘉差不多。

他老爸曹嵩能用巨资买三公之一的太尉, 曹操那会穷?! 当然是指精神上的困乏。
不过, 早年的曹操恐怕是活在白色恐怖之下: 他五岁那年, 桓帝联合宦官杀死 ”跋扈将军” 梁冀, 没收其家财三十余万万, 足以减天下租税一半!(注1) 史书虽无纪录曹腾的立场, 更无提及他有否参与, 但恐怕很难独善其身;

<三国志集解>引刘昭<幼童传>说:&quot; 太祖幼而智勇。年十岁, 常浴于谯水, 有蛟逼之, 自水奋击, 蛟乃潜退。浴毕而还, 弗之言也。后有人见大蛟, 奔退, 太祖笑之曰吾为蛇所击而未惧, 斯畏蛇而恐耶! 众问乃知, 咸惊异焉。&quot; 覌曹操一生常有一些奇想, 包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求贤令>, 这段不是无可能。

十二岁那年, 发生第一次党锢之祸;

灵帝永康二年(公元168年), 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二百多名清流派人士牺牲, 后来曹操任议郎时公开要求为他们平反, 可见此事对曹操的影响肯定不少, 可能亦令他认清了宦官集团的本质, 也坚定了投身清流派, 为拯救极度腐败的汉室以重新建立秩序, 最终挽救天下苍生而注下了强心针。

那时的曹操已是机警且有权谋, 放荡不拘, 见义勇为。据<曹瞒传>, 他有用计谋令其父嵩不再信相他叔父的小报告一事(注2); 据孙盛的<异同杂语>, 他更有夜闯张让的大胆行为。(注3)
曹操表面上虽然调皮活泼, 但其实他是一个用功书的好学生, 不但博览群书, 且尤好兵法, 并写了<接要>(注4)和为<孙子兵法>做了注解。读书这个习惯, 直至以后也无改变。(注5)

从汉光武开始, 士人已十分重视 ”气节”, 成为品评人物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曹操放荡不羁, 并未被人看好, 但……

李膺子瓒已称天下英雄无过曹操(注6)

(何)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后汉书 何颙传>

(桥)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武帝纪>

他们的说话大致相同。 他们这些勉励之话, 对早年忧国忧民的曹操来说, 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注7) 三十年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对于这位忘年之交, 在祭文中笑言已在墓前倒了酒, 桥玄应该不会再肚痛。(注8)

东汉末年宦官与清流派已成死敌, 曹操就算吃力不讨好, 要打入清流派的圈子有谈何容易? 虽然何颙, 桥玄等人已公开给予高度的评价, 但欠缺安全感的曹操还是找了许邵:

1) 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太祖大笑。<异同杂语>

2)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后汉书 许邵传>

第一句治世对乱世, 能臣对奸雄, 有正对正和负对负的意义;第二句刚好相反, 是毁誉参半; 
按成书的时间, 还是孙盛的记录较准确。按他们的预测, 曹操不但能顺应体制, 且有能力应付太平时的一般工作; 在乱世时也能跳出传统的束缚, 用非常的手段以平定乱局。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6      回复

2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对曹操这个充满前赡, 远视和应变能力, 且又有无限热情及活力的年轻人来说, 受到有心人的青睐的日子不远了。

注1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后汉书 梁统列传>

2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曹瞒传>

3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 孙盛<异同杂语>

4<陏书 经籍志>和<新唐书 艺文志>均着录<兵书接要>, 可见此书在陏唐时犹存。

5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6(李)膺子瓒,位至东平相。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后汉书 党锢列传>

7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张璠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

8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贻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归)[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祀桥太尉文>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盲“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自明本志令>

举考廉是两汉选举科目之一, 意谓推举考子和廉洁之士出来做官, 所以是征辟制度。

本来是要先任郎的, 汉制不管是任子(官僚和世家把持的)还是举出来的考廉与贤良都要任郎中令属官, 按规定, 郎官任满即可派出去做县令, 丞, 尉, 开始还要试用的, 但到了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quot;初令郎官诏除者, 得占丞尉, 以比秩为真&quot;, 以后便免了试用期。
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 二十岁的青年才俊曹操被选为考廉, 进入了仕官的门阶; 同期的有不少已过不惑之年。

无任何行政经验的他, 虽然他想做的是洛阳(首都)令, 但不能如愿而偿(注9), 退而求其次, 出任洛阳的北都尉! 能有这样的机会, 多少与其祖父腾的余荫有关。(注10)新官上任三把火, 曹操完全不顾先人留下的人情世故, 决心推行他的整顿计划, 正式向洛阳的恶势力宣战! 第一位被消灭的竟是大宦官蹇硕的叔父, 由于蹇硕得宠于灵帝, 权势如日中天, 他死时恐怕还不相信曹操敢拿他祭旗!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6      回复

3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 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曹瞒传>

首先, 一本贬曹的<曹瞒传>应无可能会凭空杜撰一些曹操的英雄事迹而令与主题自相矛盾; 再者, 如蹇硕的叔父无任何恶行, 宦官集团无可能不借机罢免曹操, 所以恐怕是他们哑吧吃黄莲。此事惊动全城, 杀蹇硕的叔父(当然封建时代不能以法治的标准来衡量, 能做到法术已很不错)的结果就是&quot;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quot;, 自此以后谁也不敢再犯, 罪恶城(洛阳)的治安从此得到长足的改善。

至于究竟何解不报复, 由于无记录, 可能是与曹腾的余荫及其势力有关: 曹嵩以曹腾养子的身份由司隶校尉而转至大司农, 大鸿胪, 更用一万万文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职; 曹腾弟褒官至颍川太守; 褒子炽(曹仁的父亲)官至侍中, 长水校尉, 陈侯; 曹腾侄儿鼎官至尚书令; 曹瑜官至卫将军; 曹腾有一个堂侄(曹休的祖父)官至吴郡太守。

曹氏的经済实力更雄厚, 曹嵩不用多说; 曹纯(曹仁弟)僮仆人客以百数; 不过还是曹鼎的侄儿厉害, 仅兵都有千余多。那时的东汉经済已开始崩溃: 在桓帝寿三年(公元157年)有人上书说:&quot; 民以货轻钱薄, 故致贫困, 宜改铸大钱&quot;, 下旨议论, 考廉刘陶等反对, 但最后的结果居然是&quot; 帝竟不铸钱&quot; ! (见<后汉书 刘陶传>)这就是部曲与佃客的成因之一, 正因曹氏在政治和经済都举重轻重, 所以无痛脚的曹操不是能以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借故杀之。既得利益者对曹操的正义行为也无可奈何, 结果假意升他为顿丘令以免他们的特权再度受损。

任职顿丘令虽无什么记载, 但覌<曹植传>曹操对曹植曰:&quot; 吾昔为顿丘令, 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 无悔于今&quot; , 应有些可自得自豪的事。不久又被征召回京出任无实权的议郎; 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 皇后宋氏与宦官冲突, 遭谗言被废, 曹操因其表妹夫宋平亦连坐受罪(注11和注13)

但不久(公元180年), 朝廷需要一位精通<尚书>, <毛诗>, <左氏春秋>和<谷梁传>而又能运用于行政上的人才(注12), 精通古学的曹操当然顺利复任此职(注13), 有无限热情的曹操并无因此事的打击而冷却, 更提出为陈蕃, 窦武等人平反, 但在被宦官掌握下的朝廷, 当然是石沉大海。

正当灵帝仍醉生梦死的时候(注14),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 疫症流行,灵帝在梦中惊醒并亲自祈求上天及广征良策以解决面临的困境, 曹操借机直谏: ”三公告发者徙具其名以在维护私党。”结果司徙陈耽免职并由太常袁隗接任(注13和注15), 从前的正义之士也被征回洛阳, 但一切以为时已晚。

这时的曹操活在一个乱世, 对眼前的一切有着无限的感慨, 并写了: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对酒>

这是曹操的理想世界并以此为目标;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于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度关山> 

这也表达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中心内容是说执政者应该实行“人为贵”的政治。诗中具体提出了“人为贵”的三个方面;一是要爱惜百姓,不要“劳民为君,役赋其力”;二是要严守法纪;三是要厉行勤俭。曹操一生尚算节俭, 也以穿锦服为由借机杀了曹植妻。且死后的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6      回复

4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饱受圧迫旳人民终于在张角的带领下揭竿起义; 30岁的曹操的名字也在此年出现于<资治通监>中的长社之役: 

波才围皇甫嵩于长社。嵩兵少,军中皆恐。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从城中鼓噪而出,奔击贼陈,贼惊乱,奔走。会骑都尉沛国曹操将兵适至,五月,嵩、操与朱俊合军,更与贼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第58卷>

不过, 相比于只用武力血腥镇圧变的皇甫嵩等人(注16), 日后收青州兵的曹操, 其兼用政治手段解决流寇的问题, 手法还是高明得多。

平定黄巾之乱后, 骑都尉的曹操因功升为济南相。(注17)充满理想的曹操还是那个曹操, 一上任就肃清贪污并禁由刘氏宗亲发起的邪教庙祠, 严厉打击神棍, 再次铲除恶势力! 虽然<魏书>所云:&quot;世之淫祀由此遂绝&quot;是不恰当的, 因在南北朝时淫祀重现(由于有很多既得利益者, 要永远消除恐怕是无可能), 但曹操的影响力直至西晋仍是存在: 

晋武帝于即位之初(公元265年)下诏:&quot; 昔圣帝明王修五岳, 四读, 名山, 川泽各有定制, 所以报阴阳之功故也.......是以其人敬慎幽冥而淫祀不作。末世信道不笃, 僭礼黩神, 纵欲祀请, 曾不敬而远之徒偷以求幸, 妖妄相煽, 舍正为邪, 故魏朝疾之, 其按旧礼具为之制, 使功著于人者必有其报, 而妖淫之鬼不乱其间。&quot;因此, 次年二月有司奏春分&quot; 祠厉殃及禳祠&quot;, 即诏:&quot; 不在祀典, 除之。&quot;

铁面无私的曹操再次羸得无数人的掌声, 但特权阶级终于开始反击: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朝廷将曹操调为东郡太守, 名升实则包藏陷阱, 曹操判断后便以健康不佳为由, 回乡养病。在城外筑一陋室避难时(注18), 当然也不是像于210年所写的<自明本志令>那样说得清高, 因为他以成功机会不大, 拒绝了参与王芬的废立阴谋,(注19) 但那时对汉室政权的合法性产生动摇的并不是少数, 连皇甫嵩听过阎忠不要重蹈韩信复辙的建议后都不向朝廷告发!(注20)

不久, 凉州又爆发叛乱, 继而有幽州乌桓之变, 并州南匈奴内侵, 灵帝不得不重组朝政和军政, 并编组京城五军团(注21)。对曹操来说, 这自然是获得征西将军的好机会, 所以立即结束隐居生活, 但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上军校尉蹇硕根本无打算用这禁卫军团平乱, 这只是政治资本矣, 用以对付何进, 但中军校尉袁绍带头, 并得到助军左校尉赵融和右校尉淳于琼的支持。曹操再度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注9 曹瞒传曰:为尚书右丞司马建公所举。及公为王,召建公到邺,与欢饮,谓建公曰:“孤今日可复作尉否?”建公曰:“昔举大王时,适可作尉耳。”王大笑。建公名防,司马宣王之父。<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中的注引)

10. 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着,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续汉书>

11. 甫恐后怨之,及与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灵帝宋皇)后挟左道祝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在位八年。父及兄弟并被诛。<后汉书 皇后纪第十下>

12. 六月,诏公卿举能通〔古文〕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议郎。<后汉书 孝灵帝纪>

13. 太祖从妹夫濦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征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6      回复

5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征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武帝纪 魏书>

14. 是岁帝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釆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帝着商估服,饮宴为乐。又于西园弄狗,着进贤冠,带绶。〔一〕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
  〔一〕三礼图曰:“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续汉志曰:“灵帝宠用便嬖子弟,转相汲引,卖关内侯直五百万。令长强者贪如豺狼,弱者略不类物,实狗而冠也。”昌邑王见狗冠方山冠,龚遂曰:“王之左右皆狗而冠。”<后汉书 孝灵帝纪>

15. 三月,司徒陈耽免。夏四月,旱。太常袁隗为司徒。<后汉书 孝灵帝纪>

16. 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于下曲&#60036;,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一][一] 杜元凯注左传曰:“积尸封土于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 皇甫嵩传>

17. 济南是一王国名, 治东平陵; 相是王国的相, 由中央政府直接委任, 管理王国的行政大权, 相当于太守, 秩二千石。

18. 城东有魏太祖旧宅, 所在负郭对廛, 侧隍临水。<水经注. 阴沟水>

19. 司马彪九州岛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于是与攸等结谋。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20. 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不旋踵者,几也。故圣人顺时以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旬月之闲,神兵电埽,封尸刻石,南向以报,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曰:“不然。昔韩信不忍一餐之遇,而弃三分之业,利剑已揣其喉,方发悔毒之叹者,机失而谋乖也。今主上埶弱于刘、项,将军权重于淮阴,指撝足以振风云,叱咤可以兴雷电。赫然奋发,因危抵颓,崇恩以绥先附,振武以临后服,征冀方之士,动七州之众,羽檄先驰于前,大军响振于后,蹈流漳河,饮马孟津,诛阉官之罪,除群凶之积,虽僮儿可使奋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况厉熊罴之卒,因迅风之埶哉!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于将兴,推亡汉于已坠,实神机之至会,风发之良时也。夫既朽不雕,衰世难佐。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阪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且今竖宦群居,同恶如市,上命不行,权归近习,昏主之下,难以久居,不赏之功,谗人侧目,如不早图,后悔无及。”嵩惧曰:“非常之谋,不施于有常之埶。创图大功,岂庸才所致。黄巾细孽,敌非秦、项,新结易散,难以济业。且人未忘主,天不佑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忠知计不用,因亡去。<后汉书 皇甫嵩传>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6      回复

6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21. 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后汉书 何进传>

身为宦官之后仍义无反顾地站到何进, 袁绍等人的集团, 冷嘲热讽自然是少不了, 这非纯猜测, 据<世说新语 方正>记载, &quot;南阳宗世林, 魏武同时, 而什薄其为人, 不与之交。&quot;; 而<楚国先贤传>则曰:&quot; 宗承字世林......魏武弱冠, 屡造其门, 值宾客猥积, 不能得言, 乃伺承起往要之, 捉交, 承拒而不纳。&quot; 曹操承受的圧力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但就算面对势力浩大的宦官集团, 曹操并无退缩, 在两面不讨好的情况下仍继续坚定立场, 孤身走上正确的道路。

灵帝死后不久, 何进成功闪电夺权后, 不顾众人的反对毒杀被软禁的董太皇太后, 引发原亲附及同情董氏集团的人士不满, 一个反何进同盟正逐步形成, 结果袁绍向何进提议召董卓入京以强迫解除宦官集团的兵权, 一个会议在大将军府召开, 参与人士有何进,袁绍,陈琳,曹操,郑泰,卢植,荀攸等:

陈琳,郑泰,卢植和曹操等都提出了有建地的异议, 但都一一被无谋的何进否决。(注22)何进最终也如他所愿, 不过, 等待他的首先是张让,段珪等在禁宫的埋伏。身首异处的何进只是悲剧的序幕:袁绍屠杀宦官, 不管三七二十一, 无须的杀; 吴匡趁机杀何苗; 卢植救何太后; 段珪自尽, 少帝辩和陈留王协等人落入董卓的魔掌……
皇甫嵩对董卓自恃护驾有功又无可奈何, 乃告老还乡; 鲍信劝袁绍突袭董卓以擒之, 但被袁绍拒绝, 鲍信痛恨朝廷重臣无承担, 自带本部回泰山; 丁原又被董卓诱杀; 地位进一步稳固后以连月旱象为由罢免司空刘弘以便自己兼任, 继而升至太尉, 最后更废掉少帝辩。

另一方面, 董卓行曹操早年的建议, 为陈蕃, 窦武等清流派平反; 有起用了一些海内名士如蔡邕以增加自己的声望, 不过, 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有能力离开的善类早已跑光, 董卓不得不拉拢一些有知名度的少壮派, 曹操[当仁不仁], 成为董卓的目标, 欲表曹操为骁骑校尉。 曹操早已认清董卓恶魔般的本质, 宁愿做通缉犯也要逃回陈留以起义兵。

期间曹操专走小路, 避过虎牢关的守卫后投奔他老父的朋友吕伯奢, 一件千古的无头公案发生:

1.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2.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3.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当中恐怕以<杂记>最不可信, 曹操杀人后的说话, 谁听见?!如果是曹操[良心发现], 自己说出来的, 应该是记载于<武帝纪>或<魏书>等, 何况藏匿通缉犯还公然杀猪款待, 并有心情到村外沽酒?! 不合理!虽然曹操性格多疑, 但一向思虑周密的他, 恐怕不会仅因一句(或过份亲络)就杀人全家, 这岂不是给官差一个线索?! 
曹嵩与吕伯奢有旧不代表曹操与他的五个儿子有旧。夜杀, 在下的理解是众人睡觉中, 古时的乡村人家还很纯情, 不可能所有人的演技都是这么出众, 连许褚都能找出背叛异心者(注23), 曹操就算是惊弓之鸟也不可能一个都找不到想杀他的人就无故杀人。

就算曹操真的是杀了人, 也不能完全怪他, 不斩草除根那个才叫傻B(虽然是误杀)。看看在三国说仁及做较彻底的刘备在关乎到性命问题上, 如何不先下手为强?

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先主传>
刘璋请刘备, 璋将杨怀数谏。备悟, 请璋子褘及怀。酒酣, 备见怀佩匕首, 谓怀曰:“将军匕首好, 孤亦有, 可得观之。”怀与之。备得匕首, 谓怀曰:“女(汝)小子, 何敢间我兄弟之好耶!”怀骂言讫, 备斩之。<三国志补注卷五注引零陵先贤传>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7      回复

7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何况此时的曹操正为国事逃难, 满脑子都是饱受苦难的国家和百姓,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恐怕连想也无想过; 所以在下可以大胆假设: 素未谋面的全国通缉犯曹操突然出现, 不愿收留是人之常情, 曹操想作粮水补充或等待至吕伯者的回来而又不肯, 最惨的是曹操出身官宦, 其中一名吕家的人说了出来, 曹操的突然难堪, 结果他们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劫曹, 曹操自卫下杀人。故我还是认为<魏书>的较可信。

期间虽被人认出, 但正直的中牟悬令被曹操那腔为国为民的热诚所感动, 令他感觉不应杀害英雄, 所以放他一马。据<太平御览>和<北堂书钞>引曹操的<军策令>, 曹操招募的兵马屯驻陈留附近的襄邑, 曹操脱下官服, 换上工作服与大家一起打造兵刃。北海访客孙宾看见曹操这种情况不禁笑曰: “有雄心打天下的人怎能和工匠做相同的事? ”曹操反问一句: “不会打造兵器的怎有资格打天下?”

虽不尽属实, 但曹操这段时间肯定克苦耐劳, 以无穷的热情去感动附近的人, 令他们愿意准备以蚂蚁撼柱的悲壮精神去为国家打一场近乎无胜算的正义之战。不久, 曹操的诚意和无私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 令他们三五成群的加入: 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等, 还有曹操的其中一位很重要的贵人---卫兹, 他带头捐出巨款, 又经常与曹操商讨形势, 更说出了心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第一支人数五千人的义兵正式成立, 号召群雄勤王。(注24)

不久反董卓(关东)联盟正式成立, 不过独具慧眼的鲍信早已看出这个联盟的盟主袁绍的本质, 所以对曹操说:“乱世做英雄不是那幺容易, 今后能拨乱反正的只有将军你一人能做到。其化人现在貎似强大, 但不久就会趋向灭亡, 天将降大任于君啊!”(注25)无政治头脑的董卓听见声势浩大的联盟, 立刻主张迁都长安, 百官劝谏无效, 一场人间浩劫发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中旬, 卓大军进驻阳城, 正逄村民作庆典, 他竟下令屠杀村民并将人头挂在车上, 对外宣称与关东联盟作战胜利;

二月底, 借口洛阳富豪囤积粮食导致破坏国家财政, 尽数处死后没收所有财产;
更下令所有洛阳居民强制迁离, 沿途饿死的, 被踏死的或相互抢掠打斗而死的不计其数, 一幅看者心酸的人间炼狱图出现。
董卓更以燋土政策令关东联盟只能得到一废墟。

曹操不是神仙, 他根本无想过狗急跳墙的董卓会做出这些暴行, 一件正义的事竟会引发悲剧, 曹操对此痛心疾首又偏偏无力挽救, 就写下了《薤露行》这首史诗:

惟汉二十[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执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和《蒿里行》都是古人出丧时的挽歌,曹操用此古调写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展示了汉末历史的真实一幕。明代钟惺《古诗归》称之为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诗的前八句通过对何进的评价回顾了汉末历史,以为何进胸无谋略,优柔寡断,除*不成,反而祸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君王被持,汉祚覆坠的局面。诗歌接下去转到董卓之乱,战乱的灾害揭露无遗。全诗用语朴素真挚,而感情深厚诚笃,因此陈祚明说曹操之诗“本无泛语,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诗选>),称“孟德全是汉音”

但令曹操最心痛的恐怕是盟友的反应, 他们对董卓撤退时军纪败坏, 近乎崩溃的情况视若无睹, 根本无乘胜追击的打算, 曹操对各怀鬼胎的盟友大声疾呼地说:“各位举义兵, 不是要诛暴乱吗? 大家已集合,还犹疑什幺?如果董卓以朝廷的军力为基础,加强虎牢关等地的防御,虽然无道,还算不容易击败。但如今董卓主动撤退并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去向,此天亡之时也。一战就足而定天下,各位何解不把握良机?!”结果当然无人响应, 除了有正义感的卫兹外。

最后曹操率那支少得可怜的军队, 加上卫兹的三千人相助(注24), 为拯救百姓和汉室而直奔虎牢关, 但很不幸, 由于兵力少且训练不足, 途中被徐荣于荥阳打败, 曹操的恩人卫兹也阵亡。败北的曹操回到酸枣后, 对联盟在营中设宴的歌舞升平, 似乎忘了国难及当初勤王的目的, 加上卫兹的死成了催化剂, 悲愤到极点的曹操情不自禁, 大声疾呼地说:“各位请听我的计策,由勃海(袁绍军团)率河内之众进据孟津渡口,驻扎在酸枣的其它军团守成皋(虎牢关),据敖仓以控制轘辕、太谷等险要;袁术将军率南阳之军,由丹、析水逆流而上,入武关,以震三辅(关中)(注26):我们只要高垒深壁,勿与战,多置疑兵,并展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此计划必定成功。今我们起兵是正义之师,却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各位的耻辱也!”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7      回复
123

8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曹操的话连好朋友张邈也不赞同!曹操此时恐怕终于明白[勤王义师]只不过是扩充势力的借口, 时代变了, 汉室已名存实亡, 已进入各凭实力, 群雄并起的时代; 热血青年也死了, 正如清朝明治维新的失败一样,靠自己的实力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才能令百姓不再受苦, 所以曹操带着残兵到扬州一带募兵, 不过为钱而战的士卒根本不可*, 所以曹操最终到自己的家乡一带召募自己的子弟兵(注27), 并展开人生的新一页。

曹操的故事仍然继续, 但热血青年已死。

注22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征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陈琳传>

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猒。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
进不能用,乃弃官去。谓颍川人荀攸曰:“何公未易辅也。”<后汉书 郑泰传>

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后汉书 卢植传>

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武帝纪注引魏书>

23. 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许褚传> 

24. 先贤行状曰:兹字子许。不为激诡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虑渊深,规略宏远。……太祖到陈留,始与兹相见,遂同盟,计兴武事。兹答曰:“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且言“兵之兴者,自今始矣”。深见废兴,首赞弘谋。合兵三千人,从太祖入荥阳,力战终日,失利,身殁。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卫臻传>

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武帝纪>

25. 是岁,太祖始起兵于己吾,信与弟韬以兵应太祖。太祖与袁绍表信行破虏将军,韬裨将军。时绍众最盛,豪杰多向之。信独谓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殆天之所启!”<鲍勋传>

26.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分右内史置京兆尹和右扶风, 改左内史为左冯翊, 合称三辅, 即今陕西渭水一带。

27.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一〕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一〕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武帝纪>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7      回复

9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1. 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伯奢不在后来又去哪了他飞出地球了?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7      回复

10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回复:16楼
他就不能去买东西?40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8      回复

11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有挖坟了40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8      回复

12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40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8      回复

13 Re:东汉末年的热血青年——早年的曹操
喜欢曹操哦~~

278
作者: [楼主] admin    2011-04-06 14:58:28      回复

回复12   [<<] [ 1 ] [>>]
回  复:
验证码: *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用户名: 127.0.0.1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贴吧123   手机访问   贴图帮助   系统帮助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Powered by tieba123.com  3.5-20110620  运行时间:0.06934    京icp备0000001号  2024-11-25 04:00:53 tieba123.com